首页 分类 全本 排行 记录
第七部 襄州刺史 第八十四章 阻力(上)
最新网址:m.shengxuxu.net

第七部 襄州刺史 第八十四章 阻力(上) (第1/3页)

第八十四章阻力上

弘见的心中很忧虑。不仅是为当前襄州境内一触即发的尖锐矛盾,也是为忘年之交—襄州刺史丁晋。

新法的内容他已揣摩详熟,无可否认,这是一套切实为普通百姓考虑、希图国家富强的良法,但好的法令未必能收到好的效果。何况,新法之中,一些手段太过激烈,这种急于求成的做法,犹如久病猛药,变数太多。

丁晋是他为数不多的方外之交,也是难得几个投缘的友人。自他上任后,治政清明,礼贤下士,爱护百姓,为襄州本地扫清弊端,察察为明,是个难得的有为之官。这样的好官员,弘见不希望看他落个凄惨悲凉的结局。

所以,即便不为众寺恳求,弘见也必须跑这一趟。

丁晋对他的来访,似乎已猜知来意。一杯香茶品过,开门见山地道:“大师闭关而出,恐怕不仅仅是来探望我这个红尘俗人的吧。”

弘见脸上密密匝匝的皱纹,也在愁苦的情绪中愈加褶皱,低沉着声音道:“看来大人早知老僧心意。也罢,你我何必学那客套之语。不知大人对新法如何看待?”

丁晋微笑道:“国家正值凋衰之时,朝廷能勇于决心施行富民强国之策,可谓百姓久盼之甘露,实乃利民良法。”

“大人的话,恐怕有点言不由衷吧。”弘见用一双目光灼灼的老眼看着丁晋道:“从古到今,提及变革之策,哪一次制定者不是从良好愿望出发,可是结果又如何?”

“或许是好,或许一般,但如果不思变法,国家安有出路?即便法令可待商榷,用意毕竟是好的,何况此次推行新法,无一不是利民之政,大师顾虑太多了。”

弘见苦口婆心道:“大人可知,‘利民之政’也可变为‘扰民之举’。使君身处漩涡,不可不察。”

丁晋笑笑道:“原来大师今日来此,果然是做说客的。”

弘见手持念珠,低宣了一声佛号,悠悠道:“富贵于我何贵,名利于我何重?贫僧只是不忍看大人已不知不觉身处火荼之险,特意前来为大人开解疑惑。既然不信,老僧再说无益。”

说完,就要起身告辞。

丁晋忙拉住他,好言相劝,笑道:“大师一片良苦用心,本官怎会不知?只是新法乃朝廷圣谕推行,我等卑下,怎敢妄加疑测。”

“使君太谦了。丁使君之名,早已响彻天下,朝野内外,多有敬服。老僧希望大人不可过于谦和,如果新法不良,希望能为天下百姓说一二话。”

丁晋正容道:“看来大师对本府推行法令,很有抵触之意,但不知大师如何得来此念?大师又是如何看待新法?”

“大人言重了。”弘见道:“老僧是世外之人,见识浅薄,只着眼微末之处,不识大局,说出来不免添使君一笑。”

“大师何必客套,但说无妨。”丁晋感兴趣地道。

弘见想了想才道:“只说那丁田法。男子十岁受田半顷,为五十亩。其中十亩为永业田,用以种植桑麻,身死可以传后。四十亩则为口分田,种植稻谷禾黍,身死归还。老僧的第一处疑惑是,我襄州虽地方博大,但丁口也颇多,田业明显不济,请问大人从何处补此缺漏?”

弘见问得确实很尖锐,第一句便点到了丁田法的一个重大症结,那就是地少人多问题。

前文说过,丁田法有两大内容:分田和清理兼并。其中第一项内容,实是大大地让利于民,充分考虑到农民的利益。因为一些领导人已经很清醒地认识到,只有普通农民有足够的田地用于生产,国家才能有富足的税赋收入,指望那些大地主大豪强是完全不靠谱的,除了他们绝大多数有免课免税权外,这些家伙最擅长隐蔽田地、转移财产、偷税漏税,总之国家很难从他们身上捞到油水。

但是要给农民增加田地,前提条件是必须有大量的土地可供分配,愿望再好,不可能凭空变出多余的地来。

按照官府公布的告示书上的安排是,这部分田地主要有三个来源:第一是将部分官田转为民田;第二是每年增加的新垦田中划出一部分分给农户;第三部分,就是这次丁田法实施过程中,从那些富户豪门没收而来的被他们隐瞒不报的田产。

这是官方的解释,很显然,稍有常识的人都不会相信这样的话。因为,第一部分的官田可以忽略不计。因为大周建国百年,地方上的官田早已被历任官员通过各种手段,或出让或侵占,一大部分已经变为私产,剩下的少的可怜的官田,勉强仅够现任官员的俸禄给养。

再说第二部分的新垦田。按照朝廷的法令,国家鼓励民众开垦荒地,并规定,新开田头三年收入全部归个人,三年后上交一半新垦田或按市价换算的租谷。也就是说每年的新垦田中最多只有一半转为官产,再刨除皇家袭占、朝廷封赏、官员荫蔽、地方出租,剩下的也并不是全部能转为可分田,因此,这部分的数量也有限。

那么,面对巨大的缺口,唯一能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shengxux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