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 第七十六章 (第1/3页)
赵申乔,字松伍,乃是李光地的好友,二人年纪相仿,都是康熙九年同榜进士,同朝为官多年,但境遇却并不相同。李光地当年高中中了庶吉士,后来出任翰林院编修,走得也是馆阁清贵的路线。
然而世事难料,偏李光地回家乡福建省亲的时候遇到耿精忠反清。耿藩中人也有听说过李光地才名的,便想要招揽他为耿藩效力,却被李光地拒绝,随后他还设法将福建的战事写明封进蜡丸之后,暗中派人送去了京城交给康熙。便只这一笔,便让康熙龙颜大悦,当年三藩之乱,康熙这个少年皇帝也担心汉人拥戴三藩颠覆朝廷,这时候蹦出来一个汉人李光地,是他一手提拔的天子门生,更是一心为了朝廷忠心耿耿,自然就被康熙另眼相待。
因有这一段前情往事,加之李光地确有才华,因此三藩平定后归京述职的李光地仕途堪称顺风顺水,接连做了翰林院掌院学士,兵部右侍郎、工部左侍郎、吏部尚书等职,在徐乾学、高士奇获罪后,被康熙钦点入阁,成为了内阁大学士。
年初时李光地被外任直隶巡抚,如今堪堪已将满一年,历来能够出任直隶巡抚的,无一不是皇上面前的能臣兼宠臣,李光地作为一个汉臣,能够得到这样的重用,已经是极为的圣宠优渥了。
和李光地不同,赵申乔的官运就没这么顺遂了,他当初进士的名次便不及李光地,在翰林院任职编修近十年的时间才外放了一任知县。从此以后,赵申乔以清正廉明在民间声名很好,最终凭借这上好的官声被拔擢为刑部主事,继而又胜任刑部员外郎。可就在他的仕途一路平顺的时候,他竟生了场大病,不得不因病致仕。
病愈之后的赵申乔想要寻求机会起复,因并不想即刻外放,而是想先补上京缺在皇上面前多露露脸面。可京官哪里是那么好补的,不知有多少候补的官员盯准了六部的位子,赵申乔可没李光地在康熙心中的地位,能得到格外的优容。
此时此刻,接到李光地拜帖的赵申乔正坐在直隶巡抚衙门的后堂,他焦急的心情在脸上并没有丝毫的表现,反倒是一派中正儒雅的气派,看上很有风度。
李光地则是一脸的沉思,半晌才说道:“松伍,你所猜不错,依我看,这万象居是个祸根,假以时日必成大祸,万岁也是隐忧于此,只是尚未言明罢了。”
这满天下的汉家大儒不少,被朝廷招抚授官的也不少,可几乎这些入朝的大儒,都顶着翰林院学士的名头在做编书的“文雅事”,能像李光地这样入阁拜相的可没几个。其中李光地所仰仗的,可不仅是他的才学,而更多是他对康熙的忠心,是他善于揣测康熙心思的本事。
自打皇上微服出巡从万象居回来后,身为天子近臣的李光地便隐隐对康熙不满万象居的念头有所察觉,然而一日康熙未曾在他面前透出口风来,一贯谨慎稳妥的李光地即便是猜出了帝王的心思,却也不会在康熙面前谈及此事。
赵申乔听了李光地的话,心中更是大定。他自谋求起复失败后,便不愿再苦苦挂名在吏部来候京缺,想着要另辟蹊径重新得到皇上的看重。而想要一鸣惊人,便要摸准皇上的脉门,给皇上做一杆好枪,能言旁人不能言之事。
“晋卿兄所言甚是。我看那万象居纵然于万岁有银钱之利,却更像是饮鸩止渴,如果控制不住生出了依赖,日后恐要为其所控。若那万象居当真只是区区一商贾的产业便也还罢了,可如今京中已然传遍了,那万象居背后有贵人,万岁若是再姑息下去,只怕要养虎为患。”赵申乔当着李光地的面便也直抒胸臆了一番。
就像赵申乔所说,他盯上万象居,不是为盯一个区区商家,而是为了盯那万象居背后的郭络罗家和九阿哥。赵申乔虽然是在京中养病,可他却并没有放松那对于朝政的嗅觉,从诸皇子分封开始,他也瞧出了端倪。
虽不知为何直郡王忽的于朝野销声匿迹,但风头正盛的雍郡王俨然已经成了诸皇子中的新宠。对于皇上那份想要制衡的心思,赵申乔自诩还是看得通透。他们这些做臣子的,如果能够顺着皇上制衡的心思摆正自己的位置,好好学一学为臣之道,自然就能借势而为、扶摇直上。
皇上要制衡皇子,但是却不喜欢看到真的有大臣去依附皇子甚至是太子,陷入朋党之争,纵然能够得一时的高升,下场却是极惨淡的,赵申乔自然不会做这样的蠢事。他要做的,就是在这种时候,摆正自己的立场,旗帜鲜明的站在皇上身后,表明效忠皇上的决心,才能破除他如今的尴尬局面,重新在朝堂上立足。
太子短处少,赵申乔找不到值得入手的地方。雍郡王虽然短处多,但到底是佟家的外孙,赵申乔想要起复不假,但却不想以得罪了佟国维为前提,于是便也放弃了这个念头。那么,还剩下值得在皇上面前大书特书的,就只有万象居背后的九阿哥。
九阿哥虽然年纪还小,且还未曾参领朝政,但有句话叫做防范于未然,他只需要把这份为皇上担忧的心思传给皇上知晓,他的目的便达成了。赵申乔打定了主意后,想起好友李光地,便打算先从好友这里取取经,看看这样的想法是不是能够行得通。
索性他从李光地的言辞中得到了肯定,知道了皇上的确是对万象居起了防范之心,这让赵申乔十分的高兴。
然而李光地却并不这样乐观,他思忖了片刻,这才又说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