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唐代沉船 (第1/3页)
1000多年前的大唐时期,一艘满载着陶瓷、丝绸、香料、茶叶、金银器皿、金条、银条和铜镜等八万多件货物的阿拉伯巴加拉(baggala)型远洋帆船黑石号,从泉州装货起航,在著名的海上丝绸之路上,不幸遇到强劲的东北季风,偏离航线,在距离苏门答腊海西部勿里洋以北30多海里勿里洞以西60多海里海域不幸触暗礁沉没。沉船在藏匿了一千多年后,于1998年由德国人沃特法和他的打捞队将其打捞出水。
公元1896年2月5日,苏门答腊海域风平浪静。刚刚驶出南海风暴带的玛利亚号、底比斯号和劳伦斯号停靠荷属东印度勿里洞岛自治领所辖的一个港口进行补给。王辰浩决定在这里停留三天,一方面是等待另一艘运输船希伯来号前来会合,另一方面他准备打捞附近海底的那艘唐代古沉船黑石号。
一大早,王辰浩便驾驶蛟龙号潜水去寻找黑石号。与此同时,底比斯号和劳伦斯号也离开码头,尾随蛟龙号在黑石礁附近游弋,以便随时发现蛟龙号的信号立即开始打捞。
由于黑石号是德国人以附近的一座名为黑石礁的小岛来命名这艘唐代沉船的,因此王辰浩只在黑石礁附近海域扫描海底情况即可,很快便就找到了黑石号。蛟龙号上浮后,王辰浩招来底比斯号和劳伦斯号开始打捞工作。
打捞队的队员们早就对此轻车熟路了,只要王辰浩给他们一个信号,他们立即展开打捞工作,一切井然有序仿佛训练了十几年的老队伍一般。当然,这也跟王辰浩对他们的管理有关。所有队员都是从北洋水师水雷营挖墙脚弄来的,本就训练有素,加上王辰浩对他们实行军事化管理,这个做事效率可不是国外的平民打捞队所能比的。
黑石号的船体保存相当完整,沉船底部破损的大洞推测为触礁所致,沉没地的海床结构为粘土而非岩石,满载的船只激起海底粘土并被掩埋形成保护层,船上运载的大部分陶瓷储存在广东烧造的大堆中,大堆有效的保护了这批陶瓷不被破坏。
潜水员们排开沉船上的淤泥后,很容易就找到了大堆,并切开多个口子从中将一批批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