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54章 亚洲的金主们 (第1/3页)
1980年代,注定是计算机硬件平台群雄逐鹿的年代,个人电脑如此,超级计算机亦是如此。
就宏观层面而言,以前是美国一枝独秀,现在则是苏联、日本等竞争者,纷纷对“世界上最快的超级计算机”这一宝座发起冲击。
而微观层面上,各个公司面对面的竞争,要更具体和激烈。
1960年代,IBM在System/360上投入了巨大的资源,但和同期CDC——数据控制公司SeymourCray——西摩•克雷所研发的CDC6600、CDC7600比起来,性能仍要逊色三分。
但产品技术上的成功并不一定意味着公司运营上的成功,CDC在随后的产品研发中无法支撑两个方案,于是西摩•克雷离开CDC,创立CrayInc.——克雷公司,并于1976年推出Cray-1,以250MFLOPS的运算速度,成为世界上最快的超级计算机。
与此同时,随着小型机的蓬勃发展,不少新冒头的后来者陆续进入超级计算机这个领域,唐焕便是其中之一,其带来的行业竞争自然越发激烈。
比如,今年最快的超级计算机运算速度——400MFLOPS。就在世界范围内多个地方出现。
超级计算机强大性能的奥秘主要来源于并行处理,即把复杂的任务细分为可以同时处理的工作,并分配在不同的处理器上。
目前个人电脑所使用的CPU,都属于标量处理器,即同一时间内只处理一条数据,具体表现为SingleInstructionSingleData——单指令流单数据流,即SISD。
而早在1970年代,像Cray-1这样的超级计算机,其所使用的处理器就属于矢量处理器了,即可以直接操作一维数组,具体表现之一是SingleInstructionMultipleData——单指令流多数据流,即SIMD。
按照历史轨迹发展,通用微处理器厂商,如英特尔,会不断给自己的CPU加入RISC、并行处理等高端特性,而MMX、SSE就是实现SIMD的具体手段。
但现阶段,两种类型的处理器,在设计上仍然泾渭分明。
使用了易鹏/Holder处理器的星展一号,在并行方面,走得更前一些,可以大致形容为,由易鹏/Holder处理器、协处理器、内存组成的“节点”堆积而成。
这套方案的显著优点就是制造相对容易,稳定性极佳;缺点也不少,比如软件实现复杂,功耗较大。
但不管怎么说,星展一号的研发成功,证明了唐焕的方案,在现阶段实现起来没有任何问题。
而这个先例,也可以让方圆电脑公司在超级计算机这个最高端的领域里立足,和IBM、惠普、DEC等传统豪强比肩了。
从今往后,方圆电脑公司的名字再被提起的时候,如果谁还要居高临下地说一句“不就是那个生产玩具电脑的公司”,那他就等着被打脸吧。
星展一号的性能虽然不是世界顶尖的,但已经足够优秀了,这也符合唐焕给自己这个后来者的定位。
在新加坡方面看来,星展一号除了性能“够用”之外,最为关键的是,自己参与了研发过程,掌握到了技术,可谓意义重大,面子里子都得到了。
对此,唐焕祝贺之余,也不去点破其中的利害关系。
原本时空里,中国的“天河二号”已经尽可能地自力更生了,比如操作系统就没用UNIX,而是自己研发的KylinOS——麒麟操作系统,但它的处理器和协处理器分别是英特尔的XeonE5-2692和XeonPhi。
星展一号采用了易鹏/Holder处理器和万象操作系统,关键技术距离自力更生显然更远。
未来几年,超级计算机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