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分类 全本 排行 记录
第七部 襄州刺史 第九十章 归朝
最新网址:m.shengxuxu.net

第七部 襄州刺史 第九十章 归朝 (第1/3页)

第九十章归朝

普天之下。山野海泽,同声欢呼!

淮西用兵凡六年,耗资无数,国库竭尽,将士伤亡数十万,战火绵延千里,今一朝得胜,尽荡逆寇,怎不令人欢欣鼓舞。

所有人都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

人们有这样一种隐约的预感:淮西既定,那么成德、淄青二镇的割据也不会长久了。国家正在中兴中,甚至可以恢复到周庄宗那个全盛的华丽时代。

天子、百官、黎民都为这个快要到来的事实而激动不已。

确实,朝廷花费巨大的人力物力而得到的,绝不仅仅是淮西数州而已,它获得是中央失去已久的威望和对全天下的强大震慑力,收复成德等地,应该是早晚的事,因此,淮西胜利的所有意义可以归结为一点:朝廷依旧是权威的朝廷。

普天同庆,所有人都应该欢呼。

连待罪边陲的前顾命大臣钱伯芳、李景俭也不例外。他们一个被流放岭南荒州,一个被贬谪北庭寒县。

在当年的十一月份,吴元济在长安人头落地后。钱伯芳写了《平蔡州三首》,李景俭写了《平淮歌》,来歌咏这个伟大的胜利。

虽然,据说李景俭的《平淮歌》是请人代写的。

武元宗的行军右司马是李弘楚,他也是帝国文坛上响当当的人物,早在大宗年间,他就因开创了一种崭新的文风而名噪当时。

他在这个激动人心的时刻,同样显示出了大手笔,为朝廷纪功,为千秋万代立法式。

李弘楚花了一个月时间撰写了《平淮西碑》一文,进献天子。慧帝赞赏之余,即命刻石于蔡州紫极宫。

勒石立碑,动流千百年,固不可不慎重,李弘楚并没有忘记这一点。所以他历时旬月,耗尽心血,才得以完成。

然而就是这样,由他这位可称海内第一碑文大家所撰文的“平淮碑”,却仅仅在蔡州耸立了不到一年,就又被朝廷下令磨去。

但谁都不可能预测到未来,至少李弘楚和他的上司武元宗在当时没有认识到。他们当时还沉浸在繁杂的后续事务中,淮西虽然平定,但一些善后之事,刻不容缓。

首先,淮西军十余万归降将士的安抚,就是个大问题。如果一个处理不好,再起战火是很可能的事情。

其次。平定淮西后,各军无所战事,军纪不禁懈怠,士卒精力没有地方发泄,很容易发生危害地方的骚乱。因此,整顿安抚各军,也是当务之急。

最后,就是吴元济的问题。淮西大将董重质虽不得已下绑缚吴元济归降,但他提出一个条件:就是希望朝廷能免除吴元济一死。

这个条件,乍看不禁让人感叹董重质的重情重义,虽然,他是绑了主子投降,但是,其时的情况也没有给他更好的选择,当时的淮西已到了穷途末路、指日可下的地步,董重质如果要死战到底,那就是拿自己部下的性命开玩笑,不是一个合格的统帅。

因此,董重质只有及早投降,才能保全众人的身家性命。而他在归降后,竭力要求朝廷给吴元济留一条活命。也颇让人感慨。

可是武元宗等人不作此想,董重质的要求,很显然是拿吴元济来试探朝廷对降将的态度。如果朝廷连吴元济这个首逆都能网开一面,那么如董重质之流,自然可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shengxux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