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部 襄州刺史 第三章 迎接仪式 (第1/3页)
三章欢迎仪式
话分两头,各表一支,话说丁晋自京城长安启程赴任时,便同时有一条“通知书”从吏部出,转往地方,这是有人拿着“通知书”提前为上任官员打前站去了。
这个“通知书”的官称叫“谕示”,又因写在红纸上的缘故,又叫“红谕”,上面除了写着授某某某为某地某某职务这些重点外,还写着到达的rì期,这个rì期虽说是提前估计,但对于赴任官员来说,并不敢有丝毫大意,绝对不能迟到,提前也不太合适,为什么呢?因为你的到来,代表着一位卸任官员的离开,来得太早,不仅显得急躁,对方面子上也好看。
另外,还有一个原因是,赴任之的官署往往要组织排练欢迎事宜,尤其是一地主官的迎接仪式,往往很隆重,如果去得太早,别人没有准备好,很可能搞得大家都尴尬。
再说襄州刺史府衙门接到红谕后,上上下下的官员们便忙碌起来。先是司马、长史、录事参军这些高级别官员开了一个碰头会,统一了下思想,总结出一套大致的方案,然后交由录事参军手下的那班子吏,补充完善后,再将各项任务下达各个部门,而真正做事和辛苦的,也正是这些中下级官员,这应了官场上的一句话:领导一张嘴,低下跑断腿。
商议接印rì期和仪注等项,是吏曹的事;准备打扫花厅、修理裱糊等项是工曹的事;此外,礼曹忙着会同学署,调集学生排练欢迎新官上任的“团体cāo”,兵曹忙着会同典史署安排治安和护卫工作,其他如户曹、刑曹、仓房、粮房等各个部门,则抓紧整理案卷、编造账册,真可以用“手忙脚乱,不亦乐乎”八字概括
这边手忙脚乱,那边也没有优哉游哉,在隋州下船后,丁晋和裴居道洒泪告别,然后一家人由军士们护送着前行,途径战火波及的唐城,丁晋看着满目疮痍的景况,想到即将赴任的襄州又是个什么模样,不禁心中有些蹉跎的感慨。
在隋州枣阳,丁晋一行遇到了成群地难民,这些衣衫褴褛的难民几十人,或上百人成群结队,手持棍棒,听那耿益说,这些人半是难民,半为匪盗,遇到势单力孤者,往往一哄而上谋财害命,丁晋看着那些灰头土脸的面孔上,一双双似饥饿又似凶残的眼睛,实在无法将他们和昔rì印象中那些纯朴、善良、懦弱地百姓联系起来。
战争改变了一切。
…………………………………………………………
进入襄州境内后。情况好了很多。虽然看到地田地还是多有荒芜。村镇依然残破。不过再没有见到隋州那种流民悍匪到处流窜。百里几无人烟地荒凉景象。而且越往襄阳方向走。途径之地越为繁茂。
这样。再行进了三rì后。终于来到了襄阳城外。当晚。众人夜宿黄庭驿。自有驿站官员小心接待。并遣驿丁向城内通报详情。
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