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分类 全本 排行 记录
第六部 吏部外郎 第六章 茶道
最新网址:m.shengxuxu.net

第六部 吏部外郎 第六章 茶道 (第1/3页)

第六章茶道

有一句话叫做,花在时,人在势。前两个月,丁晋闲置在家,除了一些知交好友,可谓门庭冷却,无人在意;而在被朝廷重新启用,任命为“吏部员外郎”后,往日甚少交往、甚至不曾交往过的人,都纷纷向丁晋表示友善之意,而那些有求于他之人,自然更是亲热得不行。

归根结底,无外“人情世态”四字,如果当日诬告之罪成立,丁晋真被严处,恐怕现在他面对的将是另一番不堪景象。

而这一切,得力于谁,丁晋自然最是清楚,因此,心中对那位“靠山”更是感激,便想方设法与之加深感情,除了逢时过节,精美贵重礼品加倍外,闲暇时候,多次登门拜见,聆听窦刚的指示,或者说的马屁一点,就是“殷殷教诲”,不过,这也是密切联系领导的有效手段之一。

官场,其实就是一种政治运动场,投身其中的选手们希望夺冠,希望出人头地是太自然不过的事情,**裸的出人头地的**,攫取功名利禄的野心,并不算什么阴暗心理;再者,周承唐诈,民风雄魄,在自信饱满的世人眼里,没有人愿意禄禄无为一生,红尘万仗最重要的是能尽其能、展其才,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一些手段、技巧,根本无伤大雅,不为人耻笑。这一日,丁晋受窦刚之邀,前往窦府赴宴,虽是常客,他还是准备了一份贵重的礼物,价值不菲,更是精心挑选,很有新意。

丁晋原以为客人会比较多,结果去了才知道窦刚今日邀请的只有包括自己在内的两三个人,除了他外。还有窦刚的女婿-“给事中”扬钜,及“尚书郎中”程知行,本来还有“中书舍人”卢承庆在受邀名单中,结果他临时有事,中途让一名仆人前来禀告,说是来不了了。

丁晋和扬钜、程知行互相见过礼。三人陪着窦刚在中厅聊了会,说了些不咸不淡的话,过了一会,便有仆人进来报说,已经准备妥当,可以让客人入席了。

窦刚当先引路,带着众人来到了一处宽敞的“茶室”。

原来,今日准备的是“茶宴”,怪不得只邀请聊聊几个客人。丁晋素听闻窦相喜饮茶。又遵循的是茶道中的静之一派,自然是不喜欢人多嘈杂了。

话说这饮茶之风,在周帝国是非常流行地。茶之道。本是江南之俗,前唐时,南北统一,交流密切,饮茶之风也遍及北方,饮茶渐成北方风俗。

有文章云“自邹、齐、沧、棣、渐到京邑,城市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可见饮茶之风弥漫全国并成为全社会的生活习惯。

大周代唐后。茶道更是流传至广。不说其他地方。就这长安城内。上自宫省。下至邑里。茶为食物。无异米盐。甚至有诗人感叹曰:“累日不食犹得。不得一日无茶也。”在百姓心目中。茶已是饮食生活中不可或缺地物品。

饮茶之风如此弥漫。社交圈中自然更是缺不得这个“宠儿”。有一个叫王申地百姓。曾在望苑驿西“构茅屋数椽。夏日尝馈浆水于行人。官者即延憩具茗”。看似做公益活动。其实似乎是以茶为手段。交往世宦。不只是为了赢取小利。

而在达官贵人地圈子里。茶宴、茶会之类更是盛行。到处可以见到以茶会友、茗香留客地情景。丁晋参加地诸多宴会中。不是酒宴就是茶宴。可看出。茶道之物。已经成为一种很正式地社交工具。

进入室内后。众人分宾主席地而坐。几登上放着新鲜地瓜果可供食用。在塌下。几个穿着青衣地“茶童”。手脚利索地准备着制茶地工具。这一步是饮茶前最重要的一个步骤。因为茶饼坚硬,必须用专门器具将其碾成粉末,才能煎煮。

碾茶成末,末也有讲究也有高下之分,末之上者。其屑如细米;末之下者。其屑如菱角。如果将饼茶碾成松黄一般的粉末,那就达到了最佳的煮前状态。“碾成黄金粉。轻嫩如松花”,正是形容这样的极佳状态。

善茶地窦刚笑道:“古人亦饮茶耳,但不如今人溺之甚,穷日尽夜,殆成风俗,茶术更是不可同日而语。就这碾之一道,因碾后地茶粉最能迸散香气,沸水一煮便可芳芬尽显,便能胜前人十倍。”

随后,窦刚又为众人详细讲解了一番碾茶的注意事项:碾茶要适度。在烘干饼茶冷却后,将其敲成小块,再倒入碾钵细细碾碎,用箩筛选出粗细适中地茶末,这样煮出的茶汤清明,茶味醇正,不易生苦涩味。

既然要求这么高,碾茶自然不是一个轻松的活,有一句话叫“山童碾破团团月”,就是指碾茶时的用心劳动,费力又费神,很是辛苦。在丁晋的视线中,那几个童子轮流碾磨,还是累得汗流浃背,无怪乎喜茶之人,多以亲自煎茶为乐事,但很少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shengxux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