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8章 平叛3 (第1/3页)
眼光够毒辣,杨崇吸了口气说:“我准备在旭州、松潘、天水、冀城、岷县、伏俟城、金城、陇西八地推行保甲制和互助社,率先把马铃薯种在这些地方,然后利用工坊来振兴羌族区域的经济,把陇右打造成第二个关中,为此可以向松潘输送三到五万非羌族人士。”
房玄龄点头说:“岷县、伏俟城、金城、陇西都是按照这条路在走,先农耕再府兵,最后是军属;保甲制就是地方上的老百姓,两者不矛盾。粮食的产量在三五年内也可以提高,缺的就是官员,从郡守到下面执行细则的人都缺。”
杨公卿说:“那就按照军州来,从军队派人去,那些没考上进士的读书人,只要愿意,都可以给个散官,派到八地担任管理的职务。如果怕过犹不及,就请魏征在组织御史前去督查。”
房玄龄斟酌着说:“此事不能太急,所有的经验都是靠长时间的慢慢积累,江南的局面就可以看出,华亭、金陵、余杭三郡经过几年的摸索,经验却很难在附近的吴郡、会稽郡推广。八地同时开展,很容易产生不同的结果,看上去节省了时间,其实更难确定优劣,因为谁都想把自己推敲出去,对其他人攻击。”
杨公卿微笑着说:“有争议才能互相进步,我们可以给他们评比,或者让他们各自继续推广。常捷营和虎步营皆然不同,但并不影响他们都成为劲旅,各地屯田军中不少军官已经多年没有征战,或许能给他们一个机会。”
房玄龄颔首说:“兵无长势,但是发展经济是为民,过于复杂,百姓就会不安,官吏就会在其中投机取巧。虽然我们都希望手下个个是清官,但水至清则无鱼,不说假话,这世上贪官比清官多,军队就是以军功迁升的地方,规矩不能破。”
宫易拙、封德彝都是第一次看到杨崇的助手争辩,发觉两人都是从实际情况侃侃而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