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相疑之势 (第1/3页)
萧逸之与顾长淮从台山密林里钻出来,显得有些狼狈。
青焰军控制台山西麓,亲普济的山寨势力控制台山东麓,为了防止对方斥候的渗入,双方在各自的控制范围内密布哨岗。
萧逸之整了整凌乱的衣襟,眉头轻皱的说道:“台山最高不过三百丈,却巍峨险峻让我们如此不堪。我若主持青焰军,必定全力控制台山,即使他日抚州、崇义等地被公良友琴所占,青焰军也可以居高临下的威慑普济军。”
顾长淮嘿嘿一笑,抬眼远望。云溪在五六百步外曲折蜿蜒,粼粼波光晃人眼睛,一个削瘦的人影蹲在溪边,顾长淮生出他与这浩浩汤汤的溪水溶为一体的玄异感觉,若非亲眼看去,定然发觉不到他的存在。
萧逸之循着顾长淮的目光望去,浑身一震,正对着红日,乍短还长的光芒在那人周身吐夺,看不清那人身形与衣着,心中却明白那人的修为要远高过自己,看着顾长淮的反应,心想:莫非长淮也看不透他的深浅?
萧逸之脑子迅疾转过数人姓名,随之又将心中的念头否定。
顾长淮笑道:“莫要多想,他应是青凤将军。”
顾长淮应比自己看得真切,虽有一丝怀疑,但想到徐汝愚擅奇策,却也不是没有可能。萧逸之不无担忧的说道:“不要误会才好。”
那人抬首望来,虽然看不真切,却清晰感觉到他绽如莲华的微笑,粼粼水波瞬然生动起来,随之那人削瘦清俊的面容清晰呈现于眼中。萧逸之诧异万分,心想:徐汝愚玄功之妙竟能影响他人的视界。
“与长淮兄、逸之兄在此相会,汝愚真是万分荣幸。”徐汝愚隔着这远,徐徐作揖。
萧逸之诧异的作揖回礼,心想:未曾得缘与他相会,他怎么一眼就识出自己?侧头望了顾长淮一眼,见他也是一头雾水。
徐汝愚边走边说:“伯英昨夜致信,说及二位离开溧水河谷。”
萧逸之恍然大悟,前日自己与长淮不告而别宣城,许伯英想必料到自己会入抚州,定然在信中详述他俩面貌,故而徐汝愚一眼认出。但是宣城信使竟比自己脚程还健,想来另有妙法。徐汝愚丝毫不加掩饰,萧逸之心中却是十分受用。
隔着远,徐汝愚敏锐灵觉的五识将萧逸之与顾长淮的神情尽收眼底。
萧逸之与顾长淮未曾与宣城诸位接触,隐踪潜去,今晨现在此地。
徐汝愚不由想起许伯英在信中的话:“世人对抚州、乐清局势议论纷纷,但是以为不利青焰军者居大半,我看萧顾二位即使看好我方,也应有限,此俩人突然销声匿迹,十之八九潜去抚州,汝愚可图之。”徐汝愚暗暗一笑,我这不是偶遇来了?徐汝愚五觉归心的内识,在清江静谧一刻,与天地溶为一体,感知延伸至十数里距离。萧逸之与顾长淮晨间避过泯寨的势力,急于从晨露挂枝的台山里出来,难再去控制丹息的溢离,自然也就逃不过徐汝愚刻意安排的偶遇。
四月初旬,集结于莲华山的三万五千余普济海匪离开乐清的背腹要地,深入抚州西侧,前夜到达云乌荒镇,离台山济寨不过三十里路程。
台山四寨控制抚州与溧水河谷之间的通道,台山东麓的济寨、邵寨控制在普济海匪中,西麓的远桥寨、升云寨则被徐汝愚移交至百夷一族手中。针对普济海匪突然大规模集结于台山东麓,子阳秋将百夷万余精兵遣至武陵山青牙岭。
云乌荒镇位于云溪上游水域,徐汝愚集结五千民寨将士星夜赶往云溪东畔的玉案岭一带,距云乌镇一百二十余里。崇义、清江一带的民寨近万将士奉令向此集结,而宿卫营和还不为世人所知的抚州步营却不知所踪。
徐汝愚指着薄雾轻笼的玉案岭说道:“杲日未升,这雾还要厚些,乳色如玉,故而这山便唤作玉案岭,这还是顾明山顾先生说于我听的。”
迁移民众进入溧水河谷的几处路线都集中在玉案岭以北,徐汝愚在玉案岭集结兵力,显然是为了阻截普济大军由此向北。
萧逸之对徐汝愚在此做出与普济海匪会战的姿态,却有几分不解。
迁民之始,以徐汝愚、邵海棠之能,不难料到今日之窘境,却是一直未曾未雨绸缪,拔除台山东麓的几处山寨,给公良友琴留下一条台山与云溪间的安全通道。
萧逸之觉察出几分蹊跷,却猜不透徐汝愚后招在何处。
怕是公良友琴心中也有这种疑问。
普济三万五千兵马前夜行至云乌荒镇就停滞不前,公良友琴将自己闭于大帐之内,将行军事务交于赵威胥,一直未曾集众军议。
赵威胥暗暗心忧,徐汝愚布下此等疑阵,委实让人难以决断,然而主帅久不言事,在三军将士面前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