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六章 轴心的进攻(完,6900票加更) (第1/3页)
ps:4月成绩果然比上月差不少,唉,求点月票吧……
9月19日,以巴顿阵亡和谷地守军投降为标志,这场前后持续2个多月,融陆、海、空等多兵种、多战场、多维度交手于一体的大型战役终于缓缓落下帷幕。因整场战役基本发生在巴西境内而被称为巴西战役,或更精确地称呼为“南大西洋-巴西战役”
整场战役的始作俑者其实是巴西人,如果不是巴西当局派遣第一远征师试图一举消灭德军美洲派遣部队和美洲共和国,战役开端可能会截然不同,但巴西人打开这个潘多拉魔盒后就再也关不上了:巴西远征军覆灭、绍肯集群出击、德军克兰克分舰队策划登陆与里约政变等一连串事件将德美对抗推到白热化程度,尼米茨的反击、隆美尔大举进攻及萨尔瓦多战役则是其中最为高潮的部分。
实事求是地说,美军虽然在整场战役中呈现兵败如山倒的局面,但如当初在个别关键节点上发生不同变化,很难说德军一定能笑到最后,最起码不可能像目前赢得如此轻松。
第一个关键节点是德军潜艇埋伏阵,饱和雷击废掉了尼米茨舰队不少力量,使其最后只能勉强与克兰克打出航母2:3的交换比,如没有这场预设性埋伏,双方战果很可能是1:3,且TF48舰队在海战结束后依然能保有相当实力,甚至有可能抢在德军主力舰队抵达南美前先发起一场登陆战役,这将平添不少变数;
第二个关键点是德军舰载火箭攻击,这次饱和攻击重创了萨尔瓦多的空中实力,给守军造成极大混乱,德军主力舰队掩护部队在萨尔瓦多强行登陆成功。如果没有火箭先发制人的饱和洗地,德军夺取萨尔瓦多制海权和制空权绝没有那么容易——毕竟美陆航在该地实力不弱。
正因为两个关键节点上德军占了先手和优势,使战役越到后面越呈现势如破竹的局面。
德国为此得到的经验教训是:XXI和XXIII型潜艇作用非凡,应大力建造,其他潜艇都彻底过时了;火箭航母是威慑性武器,但液体燃料现场灌装太麻烦,亟待改成固体燃料提高效率并缩小体积,另外还希望火箭承载舰艇速度更快、防御更强。
海军现在脑筋很灵活,承担发射任务的导弹航母还未返回,立马牵头设计以希佩尔级为蓝本稍加放、全新的导弹巡洋舰:
该舰总体规划标准排水量1.75万吨,满载排水量2.2万吨,装备12门128mm高平两用火炮和其他中小口径高射炮用于舰艇防空,主要攻击武器为导弹:要求拥有6座4联装反舰、反地弹道导弹(共48枚),8座四联装巡航导弹(共64枚)、6座双联装防空导弹(共48枚)。
并进一步提出升格为六位一体火箭打击力量:水面舰艇、潜艇、重型轰炸机、地下发射井、公路机动发射、铁路机动发射,暗示还准备让导弹巡洋舰发射超级炸弹。
更疯狂的设计师从霍夫曼提出的防空战列舰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