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7 刑过不避大臣 (第1/3页)
听到若君的这番话语,我有些吃惊地回望着她,看到她眼中有些激动却又无比坚定的目光,她身上微微与琬儿有些相似的特质还是令我不免为之愣神,这份独特而又有些神似的气质,是否就是久经战阵,无数次游走于生死边缘,却依然心怀百姓之沙场战将身上所特有的?
我在心中不禁暗叹,琬儿比我更加了解若君啊,因为在身为一军统帅这个位置上,她们是拥有着同一种心性之人。
在战场上面对敌人,她们就只能前进,不能后退,只因为后退一步,身后的百姓就会横遭屠戮,保境安民,是身为军人不可推卸的责任!
我不禁沉吟片刻,望着若君那坚定的眼神,言道:
“若君,你,难道就真的不想报仇么?”
若是处置了恭王宇文贽,不仅对我北魏掌控局势大有裨益,而且,若君之家仇也可以得以清算。
我明白若君的良苦用心,她不想我走恭王宇文贽一般的权术之路,如今北齐已亡,北魏成为了这片故土新的主人,若是可为这些饱受摧残的北齐百姓寻得一位贤达之臣托付,这是比报私仇而更加重要的公义之事,若君有这份觉悟,我很倾佩她。
可人有七情六欲,秉公义而忘私情,这世间又有几人可以做到?
她内心的痛苦与委屈,早已不言而喻了。
若君沉默良久,念及心中痛楚,眼中亦是饱含热泪。
事已至此,她除了坚强面对外早已别无她途,她不能自我沉沦,更不能让自己沉浸在痛苦之中无法自拔,她有着身为靠山王宇文懿之女的骄傲与自尊,她的父王若是泉下有知,绝不会愿意看到那般消沉堕落的自己,她是父王的女儿,就绝不能辜负他的教导与期望!
“我亦曾心灰意冷,只觉世间再无半分天理公道可言!可当我得知幼弟尚存人间,而他的性命是一位老狱卒用自家孙儿性命所换,此等舍身大义,锥心泣血,若君方觉己身见识浅薄,横遭大难却只知怨天尤人,心中甚为忏愧,又何敢再言这世间无半分天理公道?老狱卒大义之举,不也正昭示着:天理昭昭,公义大道自在人心么!”
若君稍微收拾了下自己激动的心绪,继续言道:
“若君不敢以私仇而舍公义,国之兴亡与否,事关万千百姓生死,公子能道出‘国分南北,民又岂分国界’之语,可见心中所念者,天下苍生。”
边说着,若君突然单膝跪地。
“若君,你……”
我有些惊异,忙出手想要将她扶起,却被她拒绝,转而苦苦向我哀求道:
“父王一生忠君为国,最终却死于权术诛心之论。公子若当真心系天下苍生,万勿以一时猜度之心、口持权衡利弊之念而轻易夺取他人性命,此等权术绝非定国安民之举,请公子细查!”
我没想到,若君竟会道出此等大义又深具远见之言,令我心中颇为震动,受益匪浅。
忙将若君扶了起来,脸上有了几分忏愧之色,可更多的却是欣慰与欢喜,为若君能有这番感悟与所得感到高兴。
“若君,你说得对,若是掌权者仅凭一时好恶而生杀予夺,若所遇者不肖,定会遗祸天下苍生。你能舍私情而取公义,高辰敬重你!”
若君起身后,抬头望向我,满怀希冀之情,言道:
“这般说来,公子是赞同若君所请了?”
我不禁叹了口气,言道:
“若君啊,我从未说过要杀恭王宇文贽啊!”
若君闻言,微微愣神,不禁一脸疑惑,既然我未曾有此意愿,那何以会有这等流言传出?
我不觉苦笑一声,有些无奈的望了身边的洛卿一眼,洛卿也只能是淡淡一笑没有言语,这般看来,定是有人口无遮拦,以至谣言四起。
看起来,有必要明令整饬下此等现象了。
“方才所言及要杀恭王之语,不过是试探之辞,若君不必当真,我虽暂代邺城牧,可并没有权限处置恭王宇文贽,北齐皇室宗亲既已降魏,朝廷自会有所妥善安排。更何况,恭王即便过往有种种不适,可最后也是他促成了北齐降魏,保全了这邺城几十万百姓免于战火,比起齐主来,恭王倒更有几分身为王者的担待与气魄,就此而言,高辰倒也并不讨厌恭王宇文贽呢!”
这回子将真实所想道出,除了让若君安心外,也是借机表明我的立场,我既然要为国立法,定立框架,便必须要以身作则,倘若自己都做不到,又如何能要求别人也做到?
靠山王的悲剧便在于权术在政权中起的作用,术治是以权术治国,可这是人治而绝不是法治,而我想要的,是以法治国!
为北魏创造出一套完备的法治体系,便是变革的首要一步,也是十分重要的一步。
虽然在亥茂谋反案中,我借机重申律法威势,可多时借助风闻言事,令各贵族门阀投鼠忌器,这才得以在一段时间内起到京城风气为之一振,可我知道这其中还有很多弊端没有解决,其中最重要的一点便是还未触及到根本!
北魏现在的法律条文记录在《律则》内,其中多数条文都是针对百姓,对贵族官员却多有宽赦,再加上铁卷丹书盛行一时,以至于法律条文对贵族门阀来说形同虚设,根本没有威慑作用,法令不申,朝臣不惧,除了危害百姓,更会严重威胁到皇权,即便是叔父曾对《律则》中多出不合理之处作出了修改,可为了赢得部分门阀势力支持,还是给予了门阀贵族更多的方便和庇护,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