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八章 双管齐下(上) (第1/3页)
生在政事堂的刺杀案终于使李庆安下定了最后的决心,他已经意识到,河中的矛盾渐渐成了一道死结,尽管他不想用武力来解决什叶派穆斯林的暴乱,但除此之外,他已很难找到平息河
中动荡的快办法,如果再不平息河中的动乱,一旦什叶派被组织起来,爆大规模的起义,河中将会在唐和大食之间易手。
为了最大程度地不使用武力,李庆安决定亲赴河中,去解决河中地区的危机,就在刺杀案的第二天,他便疾赶往河中,一千骑兵在辽阔的平原和山地之间疾驶,这是王爷高度的行军,
每名骑兵配备了三匹优良的大宛战马,日以继夜地向西奔驰,四天后,骑兵队抵达了宁远国都城渴塞城,在那里换了战马继续疾驶,八天后,骑兵队抵达了俱战提,在那里渡过了真珠河,终
于在第十一天的中午,一千骑兵护卫着李庆安抵达了撒马尔罕,这次行军是一次体力和意志的考验,一千骑兵沿途换了一万匹战马,只在俱战提睡了完整的一夜,用了十一天时间便跑完了需
要二十天才能跑完的路。
骑兵们已经筋疲力竭,到了撒马尔罕城外的大营内,他们倒地便呼呼大睡,李庆安也同样地疲惫不堪了,但河中严峻的局势令他难以入眠,不仅撒马光头罕戒严,其余各国的各大城市都出
现了什叶派穆斯林集会的迹象,唐军不得不实行全面戒严。
尤其撒马尔罕,长时间的戒严给城内的居民带来了严重的生活困难,物价飞涨,许多人家粮食断绝,一贫如洗,为了有饭吃,许多人甚至故意违反禁令而被抓,粮食危机使祆教徒也开始不
满,为了缓和危机,白孝德不得不放松戒严,从一个时辰的自由时间,放宽到了两个时辰,就是这样,城内粮食的不足,还是不断引骚乱,唐军不得不在等着赈粥,李庆安便是在这样的局
势下赶到了撒马尔罕。
没有赶时间休息,李庆安立刻召见了白孝德和罗启明,询问城中的情况,白孝德已经有些焦头烂额了,李庆安的到来使他长长松了一口气,这就意味着河中局势将出现转机,很多重大的决
定并不是他白孝德能拍板敲定,必须要李庆安来决定。
“禀报大将军,撒马尔罕的戒严已经不能再继续下去,粮食的价格比戒严前涨了十倍,大大户人家或许还能勉强支撑,但变通平民人家都因粮价而变得赤贫,临时关押的人犯已经过五千
人,撒马尔罕居民对唐军的不满越来越严重,昨天下午,一百多名祆教徒冲击官衙,罗使君也受了伤。”
李庆安回头向罗启明望去,他见罗启明起来时戴了一顶帽子,便觉得有些奇怪,现在他大概猜到原因了。
“罗使君,你的伤势如何?”
罗启明也是三天前快马加鞭赶回撒马尔罕,昨天下午,官衙门口的粥棚生了冲突,使他也不幸受了轻伤,他接下帽子,额头上出现了一块伤疤,便苦笑一声道:“被一块流石砸中前额,
流了点血,伤势不是很重。”
李庆安点点头对白孝德道:“我已经下令从俱战提火支二十万石粮食来河中,估计几天后便会陆续运到,你现在先尽库存放粮食,另外,把撒马尔罕的戒严改成宵禁,允许居民白天正
常生活,天黑后严禁出门,其他城市依旧戒严,不得放松,现在立刻去执行。”
“是!”
白孝德答应应一声,转身去了,李庆安这才问罗启明道:“联席会议的情况怎么样?”
罗启明摇摇头道:“联席会议现在已经形同虚设,每次开会就会生激烈争吵,他们明显分成了两派,康、安、史大国为一派,石国和其他小国是另一派,他们互相不服,使任何讨论都以
成为决策,我前天已经派人去通知所有国王,要求开会解决目前局势,另外,我还有一件事要汇报。”
“你说!”
罗启明低声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