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结局的结局 (第1/3页)
据说《盗墓笔记》断断续续写了5年,刚开始出的时候,好像是在《鬼吹灯》引发的盗墓的追捧热潮之后,当时看着《盗墓笔记》这个名字,心里有隐隐的不屑,总感觉这应该是拾人牙慧的东西,经不起推敲,还没有看内容,就在潜意识里pass掉了给这本书。而且,还感觉《盗墓笔记》这个名字听着很平常呀,南派三叔也没有天下霸唱听起来大气。
大学时《鬼吹灯》声势人气俱旺,我们这群不太接触电脑的人却完全与时代脱节了一样,没有耳闻,当我们最喜欢的那个才华横溢的老师知道我们完全没听过《鬼吹灯》时,一脸惊讶外带鄙夷。大学是个无聊就的年代,最不怕的就是写的又长又精彩的,我们有的是时间来读,于是就下载了《鬼吹灯》,期间有几个同学因为善于联想,看完后心理上承受不了,率先放弃了,而《鬼吹灯》后面的情节,慢慢的也不再精彩,有狗尾续貂之嫌,这也是很多网络的通病吧,对人没吸引力了,我也就慢慢地放弃了。前一段时间,又找来读读看,总想知道一个结局,但是再也找不到当年的感觉,就放弃了。
后来想到一直被人拿来比较的《盗墓笔记》,决定自己看一看到底怎么样,毕竟没看过是没有发言权的,结果,刚刚开了个头,便一发不可收拾,基本上这三周的业余时间全用来看了,常常是拿着书或抱着手机就睡着了,晚上做梦的时候恍惚梦到盗墓的情景,早上醒来发现手机已经掉在地上,就差没废寝忘食夜以继日,终于1-8部连着看完。现在也终于有资格以一个读者的身份,拿这两本书进行一个比较(说到《盗墓笔记》就不得不提《鬼吹灯》,这两本书,被无数的读者比较,想必大有“既生瑜,何生亮”之感。),并不是说哪本好哪本不好,而是,哪本我更喜欢读,能读下去,尽管《鬼吹灯》故事文笔更流畅,逻辑更严谨,情节更完整,没有重大的纰漏,《盗墓笔记》确实有些情节经不起推敲,有些坑三叔没填上就一带而过。但总体说来,还是《盗墓笔记》更胜一筹,《盗墓笔记》完胜的原因有以下几点:《盗墓笔记》故事主线更大宏大,故事起于盗墓却并不局限于盗墓,七星鲁王宫、秦岭铁树、怒海潜沙、蛇沼鬼城、云顶天宫,几个故事相互串联,几乎写尽了中国每一个神秘的地方和几千年的历史(我这么说有点儿夸张,但这种写法和想象力感觉真有范儿),真正是大气磅礴(虽然后来有很多坑没填上,但作者毕竟不是圣人);而且,人物的形象绝对鲜明,小哥的坚忍漠然、吴邪的善良琐碎、胖子的插科打诨、潘子的忠诚玩命、三叔的老滑、小花的分寸,每个人都跃然纸上,(那些打酱油的就不算了,毕竟这不是红楼梦),在这个故事里,我们好像已不再是个旁观者,而是陪伴他们走完了这一段旅程。
最初盗墓笔记吸引我的是长沙镖子岭的故事,这样的悬念,真是让人眼前一亮,不由得看下去,寻找故事的答案。然后不谙世事的吴邪误打误撞进入了倒斗的大军,遇到了小哥胖子一干人等,一次次的生死一线,一个接着一个传奇般的故事,常常使我感叹:三叔这华丽丽的想象力,简直太强大了。但是三叔的野心显然不仅如此,他要写的,并不只是一个精彩绝伦的盗墓,一连串盗墓的故事只是一个载体,或者说是平台,在这个平台之上,真正唱主角的,是那个贯穿了千年、牵扯了几代人的秘密,是不同的人面对这个秘密时不同的抉择,承担与承受、追寻与探究、利用与欺骗、贪婪与利欲、杀戮与死忙、报复与背叛,一切因这个秘密而起,正验证了吴邪三叔所说的“比鬼神更可怕的,是人心”。在这个秘密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立场与角度,站在自己的立场,谁都没有错,站在自己的角度,谁心里不苦?
这里的人,有了灵魂,他们的故事,会牵动我们的心,我们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