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困难的抉择第一节日本的要求 (第1/3页)
青岛之战短促而激烈。令所有关注青岛战事的人们:上到自以为操纵天下大势于股掌间的政治家,下到平头百姓,都没有想到战事以那样一种方式戛然而止。
英国在山东是有军事基地的,虽然力量很弱。当中国正式通过外交渠道要求德国归还青岛时,英国驻华大使朱尔典便意识到青岛战事已经不可避免了。朱尔典是从中德双方的决策者性格推断的,威廉二世是出了名的目空一切,出于自尊,决不允许德军不战而让出青岛。假如德国出于全局的考虑,主动让出青岛是可能的,就像已经证实的德国对中国开出的“条件”。但在中国的威胁下出让要塞就不可能了。但中国是一定要打的,朱尔典的证据是龙谦的性格。他在给格雷外长的密电中说,“他(指龙谦)是中国人中少有的对文明国家毫无敬畏的人,他有一种莫名其妙的民族自豪感,他手下的武将们由于其首领的性格,对任何人都有一种目空一切的狂傲……鉴于此,中国一定会尝试用武力夺取青岛,以杜绝日本对山东的觊觎。就让德国人给中国人上一课吧,用武力教训一下越来越狂妄的中国人符合大英帝国的利益。”
朱尔典致信山东驻军司令卡登上校,请他关注青岛局势,必要的话派出观察员就近观摩战局。
卡登上校执行了朱尔典大使的指示,8月23日。就在中国向德国提出“最后通牒”的第二天,卡登上校正式向中央军区提出派出军事观察员的要求,代表龙谦“督战”的司徒均总长立即批准了卡登的申请,三名英国陆军军官抵达了青岛前线,他们目睹了小湛山攻击战的过程,向卡登上校递交了一份报告,这份报告被朱尔典全文转报国内。
朱尔典根本没想到青岛之战会在一天内结束!如果不是那三名“实话实说”的观察员,朱尔典会认为德国放弃青岛完全是一个策略,但是,观察员的报告粉碎了朱尔典的臆想。
“德国人守不住了!最多三天。华军第6师即可夺取青岛!”这是观察员的结论。当然,观察员用一系列事实来证明这个结论:华军武器精良,战术得当尚在其次,但华军士气的无比高昂给三名英军观察员留下了极为深刻甚至是震惊的印象。“华军陆军攻击精神的旺盛完全不次于欧洲强军。与其说是德军被绝对优势的华军兵力压倒。不如说是华军的牺牲精神压倒了德军,如果华军攻击我基地,最多需要48小时!”
这份报告令朱尔典极为懊丧。出于对大英帝国利益的考虑。他必须正视接下来的各种可能了,如果日本仍执意进攻青岛,可能演化为中日间的全面开战,由于英日同盟的束缚,英国不能像俄法一样置身亚洲局外专顾欧战,英国必然被日本拉下水!那么,英国在中国的利益将受到重大损失,所有的基地租界将完全丧失,甚至连香港都难以保证安全!
当然,这个结果朱尔典在获知日本已经决定对青岛用兵时就考虑到了,但青岛之战击碎了朱尔典的幻想——华军完全有能力与日本“掰手腕”,日本不能迅速战胜中国,英国将被迫承担巨大的战略风险!进一步讲,如果中国侥幸战胜日本,他们甚至可以越过喜马拉雅山攻击印度!这幅图画吓坏了朱尔典,印度是大英帝国的生命线,没有了印度,大英帝国的全球霸权就彻底崩溃了!
朱尔典的设想并非没有依据。1912年,就在新中华建国后的第三年,西南军区第13师克服了重重困难从四川进军西藏,驻兵拉萨和日喀则,虽然为此付出了数千官兵的生命,但中国人完成了这一壮举!指挥这次进军的西南军区司令官蓝心治,第13师师长曹锟,旅长吴佩孚等大批将领获得嘉奖和晋升,他们可以将两个大编制旅开入西藏,为什么不能调更多的部队过去?
青岛战事后,朱尔典给国内的专项报告中讲述了自己的看法。建议格雷外长通过渠道告诫日本出兵的危险性,强烈要求帝国取消日本的军事冒险!朱尔典已经意识到,日本加入协约国的目的并非直接参加欧战,而是准备在亚洲“捞一把”,如果日本人的举动不损害大英帝国的利益,帝国可以默许。但现在完全不同了,日本人对山东的攻击有可能极度恶化亚洲局势,甚至直接影响欧战战局!
在等待国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