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节日本 (第1/3页)
在日本,外交方面并无中国面临的选择性站队问题。在英国大使提出要求后,内阁很快做出了加入协约国的决定。
8月7日,英国向日本递交外交照会,援引英日盟约,要求日本派出海军舰队清除中国沿海的德国舰只,保障英国的海上安全。
海军攻击德国东亚舰队将意味着与德国的战争,做出这个决定对于日本政府并不难,在政府和军部之间几乎没有反对的声音。外相加藤高明接到英国的外交照会后,立即报告首相大隈重信,并敦促大隈首相召开内阁会议决定对德奥宣战。次日,大隈重信主持的内阁会议顺利通过了加藤外相的提议,决定加入协约国一方。
但陆军大臣冈市之助在内阁会议上提出了陆海军联合进攻青岛的提议却引起了巨大的争议,习惯于争吵的阁员们因此爆发了激烈的口水战。
自甲午一战后便视中国为无物的日本决策层,终于不敢再无视那个曾带给他们文明进步、从顶礼膜拜到征服侵掠的泱泱大国了。
海洋给了日本天然的安全屏障,海洋曾帮助日本挡住了蒙古大军的入侵,但海洋也限制了日本的发展。所以,日本数百年来一直对踏足大陆梦寐以求。但直到十几年前,由于那个曾经是日本老师的中国衰败下去,日本才从朝鲜而满洲,开始实现自己的大陆梦。
为了这个梦,他们不惜举国一战应对正在衰落的俄国。拼尽全力打赢了日俄战争。
1904~1905年日俄战争结束后,中国仍在昏睡中,即使是最具眼光的日本政治家,也不会将蛰伏于山东的一支土匪出身的队伍视为威胁。击败俄国后,在东亚,日本已没有对手,可以从容展布自己的战略。
明治维新后日本已有完善的政治制度,他们着眼于未来,于1907年制定了《昭和四十年帝国国防方针》以及《帝**队之用兵纲领》,作为政府及陆海军今后行动的指针。这两份文件的正本由天皇亲自保存。五份副本分别交由首相、陆军大臣、海军大臣、陆军参谋总长和海军军令部长。
其主要内容是:1、帝国国防之本义以自卫为宗旨。在于保护国家的利益主权,贯彻开国进取之国是。2、帝国国防方针基于帝国国防之本义,应根据国力尽量增强初战威力,以速战速决为指导思想。3、帝国之国防鉴于帝国国防之本义。以俄国、美国、法国为目标。并建立能在东亚采取攻势作战之军备。4、陆军编制增至平时25个师团。战时可以扩大至50个师团。海军以战列舰8艘,装甲巡洋舰8艘为主力,连同相应的辅助舰只。应达到五十万吨。
1907年日本《帝国国防方针》最大的特点是否定了日本海军历来主张的“海主陆从”和“海岛帝国论”。本来日本是以海军立国的,但在取得朝鲜和满洲重大权益后。“海主陆从”的论调失去了说服力。该方针的第一条**裸地宣称,“要维护明治三十七八年战争中以抛数万生灵和巨万财物而在满洲和韩国取得的权益,以及支持正大力向亚细亚和太平洋的彼岸扩展的民力的发展……”
这些读起来**不明的话语正是日本正式文书的特点,日本人总是可以将话说的**不明,可以有多重解释。参加制定国防方针草案的参谋本部作战课长田中义一中佐对此这样解释,“日英同盟除政略影响外,没有一处可以找到对我陆军作战有利的作战影响。总有一天,会放弃日英同盟而争取日俄同盟,夺取我在远东为英国创造的权利。我海军也必须研究和制定对英舰队的计划……”
新《帝国国防方针》的陆军建设目标以对俄防卫和实现东北亚日俄军事力量均衡为主。其25个师团的目标是经过计算确定的。日本的常备兵力在日俄战争时期为13个师团(1~12,近卫师团),战争中先后扩充了第13师团(高田师团),第14师团(宇都宫师团),第15师团(丰桥师团),第16师团(京都师团),1905年夏达到17个师团。1907年,在冈山和久留米又组建了第17和第18师团。总数达到了19个。时任陆军大臣的寺内正毅跟参谋本部磋商后,鉴于日本极度恶化的财政,决定暂以20个师团为第一期目标,待以后财政缓和后再建5个师团。
海军则将美国当做了假想敌。在《帝**队之用兵纲领》中,日本依照日俄战争的经验,制定了对美作战的计划:海军在开战之初迅速压制美国亚洲舰队,陆军在海军的协助下采取类似突袭旅顺口的战法,破坏吕宋岛和关岛之美海军基地。当美国主力舰队开赴远东时,采取当年迎战俄国第二太平洋舰队的战法,采取渐次邀击的战术,最终在日本近海一举歼灭或击溃美国海军主力舰队。
为了达成该目标,自1907年起,日本正式开始筹划建立“八八”舰队。该计划预定以舰龄不满八年的的8艘战列舰和8艘装甲巡洋舰为一线主力。而当时的日本海军已经拥有9艘战列舰和8艘装甲巡洋舰符合这个要求了。考虑到替换问题,海军部认为为维持这个目标,七年内只需6000万日元的造舰费,财政并无压力。但考虑到技术的急速进步,特别是无畏舰的出现,这个计划并不先进。于是海军部于1910年提出了一个庞大的造舰计划:准备建造以12艘无畏舰和8艘大型巡洋舰为核心的超豪华舰队,预计费用为6.5亿日元。
这个计划拿出后,海军自己也觉得有些过分了。时任海军大臣的斋藤实将计划削减至8艘无畏舰和7艘大型巡洋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