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不是尾声的尾声 (第1/3页)
国防军授衔结束后,根据国防部及总参谋部的指令,一批中高级军官离开部队进入济南军事学院高级班进行为期三个月的短期进修。名单经过了龙谦的审定,总计41人,军衔最高的为少将,最低的为中校。
这批军官来自各大军区,在赴济南受训之前,全部抵京接受总统的召见和训话。
2师6旅旅长程建国准将是其中一员。4月14日,他跟2师受训的3名军官一同来到北京,能够见到总统,并且能够很快见到家人,令程建国很是兴奋。
同行的3名军官职务均低于程建国。对于参加过西沽之战的程旅长,他们没有不服气。西沽之战是国防军极为重要的一次对外作战,就规模而言,不过是千余人的一次野战对决。但其影响力却不容小觑。参加过西沽血战成为了国防军内的一种资历,就刚刚获得上将中将的国防军柱石人物中,一大半都参加过那场战斗。
但那3名旅团级军官(一名副旅长,两名团长)却不晓得程建国与总统很熟悉。
当他们参加了西苑为他们举办的欢迎宴会,龙谦握着程建国的手聊起了家常,龙谦谈到了两个月前与其父的会面,批评程建国没有让妻儿省亲并要求他在学习之余一定回去看望父母。那3名同事才晓得程旅长来头极大。
而程建国也见到了昔日的同班战友,如今一样担任了主力旅旅长的阎树林准将。俩人愉快地谈起了当年伏击捕获快马陶三的情景。当时俩人不过是副班长和战士。如今双双迈入了将军行列。
龙谦设家宴请了当年的几个老部下,其中就有阎树林、程建国和黄锦辉。阎树林是山西人,算龙谦的老乡,而黄锦辉和程建国都是在郑家庄老根据地参军的,彼此很熟悉。
龙谦详细问了部队的装备、训练及军心士气,对几个老部下说,你们是第一批,对于中高级军官的培训要成为常态。什么是常态?就是家常便饭。部队的装备在更新,战术也要及时更新。你们要忘记自己的职务,像真正的学员一样将老师教的东西学到手。未来的战争方式跟过去不一样了。不仅和我们战西沽、反李纯围剿不同,跟前年的反清战争也有了很大的区别。不能追踪最新的战术,不能适应新装备下的战争模式,那就一定会打败仗。所以你们要虚心学习。不要摆谱。更不要自以为是。你们这些年轻的准将上校们是蒙山军的中坚力量。有着不可估量的光辉前程,要珍惜荣誉,不要吃老本。要立新功。等你们结业了,可能会给你们换新的单位,到新的部队去,也可能来总部任职。国防军将领的调动要成为常态,一个人总在一个部队搞不好,要五湖四海才行。
龙谦跟几名老部下合影留念,还给每个人赠送了一套他精选的书籍,让他们认真阅读,深刻理解。
国防军大授衔的热议尚未结束,与日本的外交风波又起。4月17日午间,国安总局在外国人云集的六国饭店拘捕了一名叫松本清一的日本武官以及与其交谈的一名中国人,松本清一被强行带走。
日本大使伊集院彦吉当日到外交部进行交涉,抗议秘密警察粗暴限制日本外交官(松本是驻华武官,少佐军衔)人身自由的行为,要求中国方面立即释放松本少佐并正式道歉。否则,引发日中关系巨变的责任必须由中国方面承担。
接待伊集院大使的是外交部亚洲司司长王正廷。王正廷并不清楚事情的真相(国安总局并未知会外交部),不敢怠慢,立即到西苑找到正在总理府议事的唐绍仪,报告了情况。
唐绍仪很生气,马上打电话给国安总局,责问为何拘捕有正式外交身份的日本人。江云没有接电话,电话是局本部五处(反间谍处)处长韩策接的,韩策说人犯正在审问,已有确凿的证据。
一直倾听两人通话的方声远骂了句鲁莽。
唐绍仪想,如果没有确凿的证据就抓人家的外交官就不是鲁莽了,简直是挑衅。就算对方的武官参与了间谍活动,但人家毕竟是正式的外交人员,国安总局如此做事不是为好不容易打开的外交局面添堵吗?
“少川兄,请你立即回去坐镇吧。这个江云,简直不把政府放在眼里。我这就去海晏堂见总统。我们电话联系,千万不要让事态扩大。”
方声远郁郁不乐地去了海晏堂,正好江云在向龙谦汇报工作。见总理进来,江云便从头将针对日本外交武官刺探我军装备的案件报告了一遍,方声远吃了一惊,向松本少佐提供情报的竟然是国安总局控制的密谍,其人确实是联勤总部的现役军官,奉联勤总部首长的命令配合国安总局的工作。现在,有关日本外交武官刺探我军军情的铁证已被掌握,不仅有两人接头的照片,而且有松本少佐索要情报的手写清单。
方声远松了一口气。随即又感到了担心。国安总局显然是在下套,设了陷阱网住了贪婪的日本人。
“鸣皋不必担心。中华共和国不是满清政府,由不得他们肆无忌惮了。这件事交给唐绍仪按照外交惯例办即可。”龙谦看出了方声远的心事,冷笑一声,“日本人坐不住了,他们被新中华飞速发展感到了担心。如果不敲打敲打他们,他们还以为我是慈禧呢。”
“总统,我们搞经济建设需要一个和平的环境……”
“是的。但和平发展的环境不能靠人家赐予。必须用大炮来争取。我知道日本的综合国力超过了我们,但也不要害怕。现在不是庚子年了。日本人很现实,至少他们的政治家很现实,绝不会因为小小的外交事件而发动战争的!他们外债缠身,日子并不比我们好过。而且,你要明白,中国从人口资源诸多方面都远胜日本,之所以甲午一战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