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2章、又见大蛇 (第1/3页)
林枫不是捕鱼的,不过这东西依然好用,解下一个,将橘黄石块盛了起来,便够用了。八一?中?文网????.?8?大不了上了船,补渔家些钱是了。
林枫是还不知道这东西是什么,不过本能的感觉应该是个宝贝,因为这东西装在了宝箱子里。
收好这些,林枫又是打开其他的箱子,这些箱子中全是一些不知名的灰褐色金属块,十公分长、四五公分宽,四五公分厚,像一个小砖头,边缘不太齐整,正面写了四个字,是秦小篆,这四个字林枫认识,名为‘甲午大宝’。
咦?不是说林枫对篆体不了解吗?怎么又认识了呢?
文艺一点儿说法就是,小篆又称秦篆,是秦统一后经过丞相李斯整理的一种通行书体。秦统一前由于长期地域割据,“言语异声,文字异形”,书写形式很不一致,一字多形现象十分严重。如“羊”就有二十多种写法,给展经济和文化交流带来极大不便。故在统一货币、车轨和度量衡制度的同时,又着力推行“书同行”政策。《说文解字·叙》记“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罢其不与秦文合者。斯作《苍天颉篇》,车府令赵高作《爱历篇》,太史令胡毋作《博学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也。”可见小篆系由籀文大篆沿革演变而成。李斯在籀文的基础上删繁就简,废除异体,而创秦篆,统一了全国的文字。这种书体更趋简化,线条圆匀,字呈竖势。是我国汉字的一大进步,也是汉字展史上一次重要的里程碑。为后来楷、隶、行、草诸书的变革开辟了广阔的道路。小篆有的是铸造在铁器上,有的刻在石碣、石碑上,从目前所见的实料看,秦篆一般铸造刻在铁器及度量衡器、符印、货币、诏板上。字有大有小,章法自然,结字端庄,分行布白工整。为小篆的精华和代表。
秦小篆与前面那种一个字,几十种写法篆体不同,既是承前,也是启后。已经有了楷、隶、行、草的影子。
林枫不算认识,但是他可以猜。
而且“甲午”啊!
这两个字在一起的。真的是曰了狗了,一下子便想到了甲午战争。
“这东西到底是什么?不会是我大清的炮弹吧!”林枫皱眉想了想,金银?铜铁?都不太像,他还没见过这种灰褐色的金属。即使是钢铁生锈也不是这么个颜色。
但是在联想了一下“甲午”二字,更有小时候学校组织的爱国主义教育,电影邓世昌。
炮弹塞不进炮膛,一个个海兵在那儿搓炮弹的景象,就是这个色儿。
只不过这东西实在是太小,一个只有巴掌大小,怎么算也不会是炮弹。然而它们入手却很重,这么巴掌大小一块,林枫掂了一下,竟然有三四斤左右。
“难道是水师营的炮弹?”林枫心想。
他只是隐约记得我大清在末期还在用明朝铸的大炮。只不过林枫毕竟不是学历史的。他不知道甲午时,这淮河上有没有水师营的人。
同样,对于“甲午”时的人为什么用篆体,他就更不知道了。
“难道是个孔乙己?”
对于鲁大师的孔乙己,林枫倒是记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