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潜伏 (第1/3页)
王兴此时对四人身份已经尽知。
那老者名叫王森,书生叫王好贤,使棍青年叫徐鸿儒,加上于弘志,四人皆是“闻香教”中人。
王森是“闻香教”教主,河北蓟州人士,王好贤是其次子,徐鸿儒是山东郓城县人,是他的大弟子,于弘志是他的二弟子,河北景县人。
“闻香教”为王森所创,自称曾救一狐,狐自断其尾赠之,有异香;以此号召徒众,人多归附,故称“闻香教”,自号闻香教主,教徒遍及冀、鲁等地。
“闻香教”教义源自于“白莲教”,历为朝庭所不容。王森等人只好秘密传教。
其子王好贤素有大志,见朝庭统治力日渐下降,早就有举义之心,但徐鸿儒和于弘志觉得时机不成熟,一直与他意见相左,王森也是拿不定主意。
今年以来,山东、河北、河南等地一直大旱,百姓饿死者无数,王好贤觉得民怨沸腾,正是闻香教发展壮大的好时机。受他窜掇,王森来到山东传教。
人在走投无路的时候,往往容易对虚幻的神佛产生信赖,正如病急乱投医一样。
山东大旱,朝庭和官府救灾无力,百姓在忍饥挨饿之际,在对官府的失望之余,现实已经让他们绝望,闻香教所宣扬的“真空家乡,无生老母”,让他们得到了心灵的慰藉和精神上的依托——这就让闻香教的发展有了沃土。
王森等人来到山东以后,就到了梁山传教,他们之所以选择梁山,因为这里正是寿张、郓城、汶上、东阿、东平、阳谷六县结合部,向来治安混乱,盗贼多有出没。
不到两个月的时间,信众就达到数千人,这让王森欣喜不已,也让王好贤的野心更加膨胀。
王好贤撺掇父亲在此起事,而徐鸿儒和于弘志并不赞成,王森犹豫不决之时,就发生了漕船因避风雨而齐聚林秭河之事。
王好贤觉得这是上天赐予的绝佳时机,从抢漕米入手,煽动百姓造反,正好可成大事。王森觉得有理,立即联系教众,准备抢了漕米后,给大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