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温润君子 (第1/3页)
革弊鼎新,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每次大的变革,首当其冲的是思想的大冲击。没有统一的思想,事情做起来就难百倍。
所以,王兴首先要做的,就是先要冲击直至改变现有的陈旧思想和落后观念。
王兴创办书院的目的,不但有为以后行政提供人才的想法,还有进行思想大辩论,进行思想革新的考虑。
他想到了一个好的山长人选,那就是徐光启的老师焦竑。
焦竑与“泰州学派”创始人李贽是最为亲密的好友,他们以孔孟传统儒学的“异端“而自居,对封建社会的男尊女卑、重农抑商、假道学、社会腐败、贪官污吏,大加痛斥批判,主张“革故鼎新“,反对思想禁锢。
“泰州学派”是王阳明的“心学”的分支,所倡导的思想有其先进性,与王兴治政理念相契合之处甚多。给他提供一个平台,让他冲击一下孔孟之道,一定会带来激烈的思想碰撞,想必焦竑对此也会乐意。
况且,焦竑本人才名早著,著书与藏书甚丰,能镇得住。
所以,王兴在安顿好之后,第一时间就给焦竑写了一封信,盛邀其担任即将成立的芙蓉书院的名誉山长一职。
至于山长实职,王兴是不打算让的,毕竟将来这些学生可是自己施政的中坚力量,挂着山长的名和不挂山长的名那是区别很大的。就像后世的蒋介石,就因为担任了黄浦军校校长一职,学生虽有少部分投奔共产党,但大部分都成了军界政界要人,造就了一支非常庞大的政治力量。
以后走到哪里,都会有人称呼自己为“校长”,王兴想想就美得不行。
王兴到了西安,事业重心自然也要向西安转移。徐光启的科研所,孙承宗的新华报社,以及洪大宝、洪二宝的吴山秘密研究基地都要迁到西安来。
徐光启已在路上,而孙承宗不愿意放弃《新华报》在京城的市场,跟王兴商量,打算抽调部分技工和编辑跟他一块来西安,而京城这一块另找一个总编,王兴同意了他的提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