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军路上 (第1/3页)
一九七一年秋,华北大地上全然一派丰收的景象,成片的玉米一眼望不到尽头。隶属河北省衡水市冀州县王海乡下边的一个村庄里,这个村子住着约二千多人,它从东至西约有二里,由南到北约一里。村里的房屋一多半都是用蓝砖挂面垒起的,并且参差不齐。住在村东头的李奇兵今天正式入伍了,他今年十八岁,身材高大,肩膀宽阔,一张方脸上长着一双浓眉大眼。只见他身穿绿军装,头戴军帽,手里提着绿色军包,一边与父母挥手道别,一边向着村子南边的大路走去。不一会儿,奇兵就上了一辆由乡里派来的拖拉机上。而且拖拉机的后抖上已经上了几个穿军装的伙伴。乡长也在车上。那个年代交通并不便利,一个乡里也找不出几辆拖拉机。就这样奇兵跟着乡长及那几个新兵,一起到县武装部报到。这条路通往县城的路几乎一马平川,只有两个六三年发大水时,人工修的土埝和一条宽阔的滏阳河畔,除此之外,就是那一眼望不到边的黄土地了。
约半个小时后,拖拉机顺利到达县武装部门前,并熄了火。乡长赶紧招呼奇兵他们赶紧下车。此时各个乡里已陆续将新兵全部送到。此时太阳已经升起来了,缕缕霞光照在这些新兵身上,使得这身绿军装更耀眼,也更迷人了。奇兵左顾右盼的望着。这时一位年轻军人,威武的走到这些新兵近前,此人是征兵班长李贺。李班长跟奇兵个头差不多,只不过身体稍微瘦一些,眼睛也小一些。随后李班长命令所有新兵集合,并声音高亢的点了名。这时从武装部走出两名中年人,一位则是邢台野战部队的指导员陈志,另一位是武装部部长。两人相互寒暄几句后,部长为新兵做了欢送词,并鼓励大家要听党的话,做一个为人民服务的合格军人。最后张指导员与部长握手告别,并让李贺命令所有新兵上车。之后指导员和李贺带着这些新兵直奔衡水火车站。
衡水火车站,建于一九四一年,它被誉为“京南第一大战”,同时也是河北省内的重要交通枢纽。它距北京和天津三百多公里,距石家庄一百多公里。因此衡水火车站四通八达。车站的入口面向正南,左边是各种早点小吃的小饭馆和小商店,右边是陈设简单的几个旅馆。这是七十年代初期衡水车站的模样。以往车站内冷冷清清,检票员的眼神呆滞木纳,不过今天,车站内热闹非凡,站前已挂起了红色条幅,上面写着几个醒目的大字,“热烈欢送新兵入伍”。衡水市的几名负责人,早早地来到火车站,他们正目不转睛地向车站外望去,脸上带着骄傲的笑容,因为自己家乡又有一批新兵入伍,自己也是倍感无限光荣。
张指导员和李贺及新兵同志们,一个小时后到达衡水火车站。李班长命令所有人下车,并有秩序的站成两排。这些新兵又悉听了当地政府负责人的讲话。随后李班长声音高亢地点了人数,并下令进站。张指导员微笑着向当地负责人致谢道别,并感谢他们对此次征兵的大力支持。
奇兵他们上了一辆由天津发往西安的列车,这趟列车路过衡水,他们只需坐到石家庄北站,再转乘到邢台的列车。上车后,这些新兵被安排在独立的车厢里,部队方面早已向铁路部门打过招呼,所以这节车厢专门留了下来,只为这些新兵乘坐。此时太阳已经高高挂起,车厢里逐渐地闷热起来。奇兵透过车窗向外望去,大地骄阳似火似的,成片的玉米地一眼望不到边,此时它的叶子正慢慢由绿变为金黄色。奇兵此刻想起与父亲在庄稼地里干活的情景,那种头顶太阳,汗流浃背的模样,似乎一下子离自己很遥远了,而今他已登上了去军队的列车,接踵而至的是对军队的无限憧憬。
约一个多小时后,李班长被指导员叫到一边耳语了几句。不一会儿,李班长就来到车厢的中间,并大声说到:“新兵同志们,我和指导员接到命令,前方到站,石家庄北站,部队领导命令我们在此就餐一顿,然后转乘去邢台的列车,大家听明白没有!”由于这些兵都来自农村,没见过什么世面,所以对李贺的话,没有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