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分类 全本 排行 记录
1751章:楼高不见章台路
最新网址:m.shengxuxu.net

1751章:楼高不见章台路 (第1/3页)

蓝妮小轿出了翰林院没多久,就拐入了北京城最著名的风景区什刹海畔,这里最早,是由魏嘉平二年(征北将军刘靖驻守蓟城时,命军士千人在桑乾河上修戾陵堰,开车箱渠、导高梁河水灌溉。高梁河水系下游即今什刹海一带。

后来,蒙古灭金在的宫殿毁于大火,元世祖忽必烈决定另建一座新的都城。什刹海是元大都规划设计的最基本的依据之一。

全城自北向南的中轴线是紧傍积水潭而选定的;大都城四面的城墙位置是依积水潭东南岸的距离而建的。元朝曾依托这一片水域在东岸确定了都城建设的中轴线,什刹海始成为元、明、都城规划和水系的核心。元代名海子,为一宽而长的水面,明初缩小,后逐渐形成西海﹑后海﹑前海,三海水道相通。

朱棣迁都北京后随着上游注入水量的减少,湖中大量养植莲藕,浅水处垦出稻田,填湖圈地盖房,什刹海水域面积逐渐萎缩,西海与后海之间逐渐形成陆地。这大明皇帝可受不了,为了保证皇宫充分用水,下令在德胜桥东南岸开挑一条月牙形的岔河,将西海的水直接引入前海,通过西步量桥流入北海。这样一来,前海和后海成了太液池的蓄水池,这倒也无所谓,反正天下都是皇帝的,什刹海这点水算什么。前海与后海的水位根据皇宫的需求时涨时落,银锭桥下的水常常出现由东向西流动的奇怪现象,百姓们把它叫做“水倒流”。经过不断的开发,此地环境幽静,湖水碧波,垂柳夹岸,鸟语花香,稻荷莲藕,极富诗境,吸引着不少名人雅士,并以在此定居而感到快慰。最早在此建设官邸的是元代丞相托克托。他的故居旧址在护国寺。明代最早进住什刹海畔的是明代开国元勋徐达,当年他奉命攻打元军。元兵败退大都城改为北平府,改健德门为德胜门,皇帝特赐徐达在什刹海畔建太师圃,称定国公府,徐达死后他的子孙后代被沿袭为定国公,相传十世,其府第旧址仍在,除了徐达一家外,还有大明鼎鼎的三宝太监郑和原先的府邸也就在这条街上。一时可谓人文荟萃了。

张辅早年随父参加靖难之役,累封信安伯、新城侯。后进攻并占领安南,改交址,受封英国公,予世袭诰券。此后四次平定叛乱。洪熙元年,掌中军都督府事务,进太师,位高权重,因喜欢这里的景色优雅,便在此地购买了府邸,建了庄园,如今的英国公府邸嫣然是京城最有声势的府邸,除了魏国公府外,无人足以并列。

从宣德元年,汉王引兵内乱,派枚清引他作为内因不成功后,他随皇帝出征,征讨汉王,事平之后,宣宗给他加禄米三百石。使得他威名更高,而久握兵权。朝中没少人议论,尤其是言官,御史,常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在皇上面上嘀咕,一日两日倒也罢了,日子一长,皇帝也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shengxux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