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八章 铸币 (第1/3页)
赵国之前也曾有过灭国的经验,比如中山国,但中山国毕竟是小国,虽然后世有人称其为战国第八雄,但实际上和另外七个完全不是一个档次。
中山国长期处于赵国的包夹中,风俗习惯,语言文字方面和赵国区别并不是太大,赵国吞并中山国之后,在治理方面也没有受到太大的阻力。
燕国地处东北,长期与中原隔绝,早已进化出一套自己的体系,赵国需要将这套体系打破,塑造赵国的体系。
燕国地偏,与中原隔绝,即便出现乱子,赵国也有足够的能力和时间解决。
燕国体量足够,赵国成功之后,以后可以按照同样的办法去解决其他地区。
燕地的治理,将为赵国接下来的发展提供最为宝贵的经验。
众人从赵括的语气中听出前所未有的坚定,连忙俯身称是。
「第四件事就是铸币,寡人准备铸造两亿枚铜钱,重量分别为一铢和十铢两种。样式采用圆形方孔。其中一铢钱一亿枚,十铢钱一亿枚。」赵括说道。
这件事不仅仅是铸币,同样也是为了统一货币。
此时天下铜币主要分为四种,第一种是布币,是由空首布演化而来的。
空首布是以前周朝铸造的大钱,外形像铲子之类的农具,因为首部留有装柄的圆孔,所以被称为空首布。
布币内部也很混乱,有圆肩,方足,圆跨的。有方肩,方足,圆跨的。有方肩,尖足,圆跨的。有方肩,方足,方跨的。
啥样式的都有。
第二种则是刀币,顾名思义,就是外形像刀的铜币。
布币是从农具演化而来的。刀币则是从刀演化而来的。
刀币也有大有小,有尖有圆。
第三种则是圆形铜币,这个相对来说大家就比较熟知了,外形上也更符合后世的审美,不过大部分是没孔的,亦或是圆孔,方孔主要是秦国半两钱。
第四种则是铜贝,这是从最初的贝币演化而来的,主要是楚国使用。
秦国主要使用圆形币,也就是半两钱,一两等于二十四铢。
燕国和齐国主要用刀币,韩主要用布币,魏国主要用布币和圆币,单位各不相同。
赵国最为混乱,除了铜贝之外,布币,刀币,圆币都有使用,而且铸币权没有收回中央,各个大城亦或是贵族都拥有铸币权,都可以铸造货币,这就导致赵国的货币种类非常混乱,啥样的都有。
谁都可以造,那造出来的钱是啥质量,可想而知。
不要指望某些人的良心,会给你铸造足铜铜币,这样的人就算有,也早就被淘汰了。
货币的混乱,直接影响了赵国的民生发展。
赵括几年前就想铸币,除了因为那时候钱荒之外,主要原因还是为了统一货币。
钱荒对赵国是有一定好处的,如果不是钱荒,下到平民百姓,上到王孙贵族全部缺钱,大家也不会捏着鼻子使用纸币,纸币更不会这么顺利被大家认可。
实在是全国上上下下都没钱,其他国家也没钱,很多人只能选择以物易物,这才让纸币得以流通。
不过那时候赵括没时间,也没钱,赵国每年产铜太少了,全砸进去都翻不起啥水花,而且赵国如果用足铜铸币,然后交换其他国家或是贵族铸造的劣质铜钱,裤衩子都能亏掉。
如果赵国同样铸造劣质铜币,那铸不铸造也就没有意义了。
如今大宗商人走货要么划账,要么使用纸币,要么以物易物,没有人会选择沉重的铜币,不过对于底层老百姓而言,还是沉甸甸的铜币更能给人踏实感。
赵国铸造劣质铜币坑不了别人,只会
坑了最底层的老百姓,然后反噬到赵国本身。
现在赵国腾开手了,而且经过几年的积攒,赵国不断开采铜矿,袁华又从瀛洲运来了大批铜块,赵括现在终于有了铸币的底气。
虽然一亿一铢钱一亿十铢钱完全不够,但相比较以前赵国的铸币数量,已经翻了很多倍了。
「除此之外,收回地方以及贵族的铸币权。也就是说,从今以后,除了朝廷之外,任何人不准私自铸钱,违着流放瀛洲。之前有过铸币经验,或者现在仍然在铸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