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二章 江东齐心共抗曹 (第1/3页)
孙权相邀孙绍前往江东,参与江东对曹操是战是和的决议,但孙权此时已经完全了解到孙绍的野心,双方只保留了最后脸面上的和平,这个时候孙绍并不想去江东。
虽然目前情况下孙权未必敢杀害孙绍,因为杀了孙绍长沙很有可能转投曹操,但孙权只要将孙绍扣留为质,长沙诸将便只能束手就擒,孙绍没有自己送上去当人质的道理。
只不过不去的话,如果不能给一个让人信服的理由,又会显得孙绍胆怯,并且孙权手上还有大乔和三个妹妹为质,万一惹恼了孙权对她们下手,孙绍到时候又该如何自处?
这些都不可不防,就在孙绍苦苦寻找借口的时候,一直闷声不响的荆南三郡及时送上了温暖,三郡在曹操抵达襄阳的时候也同时送上了降表,此时为了向曹操邀功,竟然主动对长沙宣战。
当然荆南三郡的太守们三个脑袋和胆子加在一起也是不敢对长沙叫嚣的,毕竟身为邻居,他们就算是再昏聩也知道三年前三郡联手都不是长沙的对手,更何况是三年后的今天?
只不过这一次有人出头啊,在三郡宣战之前江陵的蒯越率先对长沙宣战,有了蒯越的加入,三郡没有理由不趁火打劫。
蒯越为何要讨伐长沙,孙绍与庞统等人讨论后大致可以推测原因,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曹操下令荆州世族北迁,蒯氏也在其列。
此时蒯氏也已经对曹操表示归顺,在其他荆州世族都在变卖家产被迫北迁的时候,蒯越若无动作,便会让曹操生疑。
此时蒯越公开宣布讨伐不愿归降的长沙,便可暂时阻止曹操派人过来强行抢夺他的兵权,毕竟临阵换将,非明智之举;而且蒯越已经归降,又有邀功之举,如果强行夺权,有损曹操声誉,会让降者寒心。
曹操并非不能看穿蒯越挟寇自重的私心,但世家大族哪个没有私心呢,就算荀氏也不能例外。
何况蒯氏不像是荆州其他世族一样,空有财富名声而无兵权,蒯氏可是有直属兵马的,曹操不愿操之过急,以免他投向刘备、孙权,反正只要他能够扫灭孙权和刘备,蒯越便不敢再有异心。
蒯越这一招不得不说极为冒险,但也不得不说极为高明,更重要的是,孙绍也有了不去江东的借口。
借口是找到了,但江东还是不得不去,一是不能拂了孙权的面子,二来孙绍也需要在联军中有人,才能掌控战局的发展,相机而动,从中获取更多的好处。
最后庞统毛遂自荐,愿往江东,孙绍考虑再三,江东如今错综复杂的局面,除了庞统,他帐下其他文臣都未必能能够应付。
蒋琬、马良处理政务绝对没有任何问题,但若论起勾心斗角起来,二人还是比不上庞统。
而且只要孙绍在长沙,庞统在江东应该也是安全的,至少在与曹操决战胜利之前,孙权不会对庞统下手,庞统也是用这个说服了孙绍。
于是庞统也在凌统的护送下,架着一条普通的战船,顺流而下,直抵京口。@*~~
与此同时,周瑜也被孙权密令调回京口,参与决议。
大战将起,孙绍都知道要到罗县,方便更快的得到前线信息,孙权自然也不会继续安坐吴城,他也早早的到了京口大营。
如此一来,京口便汇集了鲁肃、周瑜、诸葛亮、庞统四个最顶级的战略家,四人都是心智超绝,也是心高气傲之辈,他们虽然有共同的目标打败曹操,但也同样不甘在其他人面前落了下乘。
四个人首要目标就是坚定孙权抗曹之心,毫无疑问孙权是不甘心束手就擒,将江东拱手相让的,但鲁肃和周瑜同样清楚,孙权是极为理性并且极能隐忍之人,如果他当真认定难以对抗曹操,就算是违背心意俯首称臣也不是没有可能。
而且如果孙权抗曹之心不坚,一旦大战开启,战事稍有不顺,孙权就有可能抵挡不住。
降曹派的游说而动摇,届时君臣之心不齐,面对的更是强大无比的曹操,可以说是胜算全无。
为了让孙权坚定的站在抗曹的立场上,四大顶级战略家各显神通。
诸葛亮舌战群儒,鲁子敬力排众议,诸葛亮用激将法,说刘备虽然屡战屡败,但每每以弱抗强,不屈不挠是为英雄,言下之意便是孙权虽然坐拥江东,却没有与曹操对抗的勇气,大大的不如刘备。
孙权年少继位,将江东治理的井井有条,哪里受得了被之前看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