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三章、和平缔造者(上) (第1/3页)
第一百三十三章、和平缔造者(上)
与此同时,万里之外的华盛顿却是一片欢腾。从五角大楼到白宫再到国会山,人人在谈论着加拉帕戈斯群岛海战的辉煌胜利,个个都是喜笑颜开、眉飞色舞,兴奋得好像中了彩票头奖一般。
真是不容易啊!自从三战爆发以来,全球各条战线上的美军可谓是一个噩耗接着下一个噩耗,都已经数不清打过多少次败仗,玩过多少回“敌前转进”了!却基本没有传来过哪怕一封捷报!上百万前线部队从欧洲转进到北非,从北非转进到西亚,再从西亚转进到东非,然后在非洲都站不住脚,只能夹着尾巴灰溜溜地撤回新大陆。军队、地盘和盟友都是越打越少,士气也是越打越低落……就在这一片万马齐喑的氛围之中,突然有了一抹能够使人精神一振的胜利曙光,在加拉帕戈斯群岛出现,怎能不让人感到欣喜若狂呢?
尤其是自从太平洋战争爆发以来,给美国海军带来了无数噩梦,却怎么也无法击沉的日本大和级战列舰,这次居然在加拉帕戈斯群岛被一口气击沉三艘,重创一艘,实现了零的突破,实在是令人欢欣鼓舞!
但是,在举杯欢庆加拉帕戈斯群岛海战的辉煌胜利之时,杜鲁门也不得不为巴拿马运河的被毁而头疼作为沟通两大洋的关键性通道,巴拿马运河对美国的战略意义毋庸置疑。尤其是在阿根廷和智利同时跳反,麦哲伦海峡和德雷克海峡航线均已被切断的情况下,这条运河已经是美国在两洋之间调度舰艇的唯一通道。
然而,这条唯一的海上通道,眼下已经被苏联人的原子弹给炸毁了,美国海军从此被分隔于两大洋,再也无法灵活调度。而若是想要修复巴拿马运河,却是令人绝望的艰难。
跟两端直接入海,轮船可以自行走完全程的“古典版”苏伊士运河不同,巴拿马运河是一条需要用船闸来连接的“阶梯式”运河,不同的河段和两端海面的高度都有差异,因此无法直接连通。
首先,巴拿马运河的太平洋一侧比大西洋一侧的水位要高出大约半米。形成水位差的主要原因认为有两个:一是改变海水密度的热膨胀所产生的效果,以及盐分浓度的不同;二是信风和海流对水位的干扰。
在巴拿马运河的太平洋一侧,被称为热带幅合区的对流层下层的湿润大气形成了一个东西向伸展的辐合带。在这个区域内,雨量十分充沛。因此,巴拿马运河太平洋一侧的盐分浓度就低于大西洋一侧,海水密度变小,水位相对就会增高。然后,延伸向巴拿马运河太平洋一侧的热带辐合区经常刮南风(信风),这种信风对升高水位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由于要与信风的应力保持平衡,在洋面上就产生了水位的倾斜设想若是用嘴把杯子里的水往一个方向吹气,是不是就能够看到杯子里的水变得不再水平?对吧?
这样一来,巴拿马运河太平洋一侧的海平面,就被保持在一个高水位上。与此同时,在巴拿马运河的大西洋一侧,圭亚那海流沿着巴拿马北侧海域,流向墨西哥湾,即向西流动。伴随这股海流产生的水位倾斜,使巴拿马运河大西洋一侧沿岸水域的水位降低,而离岸较远的近海海域的水位升高。
其次,除了巴拿马运河两端的洋面高度不一样之外,为了减少开凿的工程量,巴拿马运河大部分河段的水面并不是像苏伊士运河那样与海面齐平,而是比海面高出了足足二十六米。而为了让高出海平面的河段灌满水,还专门在查格雷斯河上修筑了加通水坝,拦蓄形成了加通湖,作为巴拿马运河的主要水源。
但即便如此,也仅仅是把运河在地图上用水连接了起来,各个河段之间的高度差问题还是没有解决。
为了调整水位差,让船只得以通过运河,施工人员在巴拿马运河上建造了六座船闸。从太平洋一侧进口时,通过米腊弗洛雷斯双闸阶,经米腊弗洛雷斯湖和佩德罗米格尔单闸阶,将船只由海平面提升二十六米,进入加通湖,另一端经过三级加通船闸将船降低,与大西洋海面齐平。
在巴拿马运河上,每组水闸都是成对的,以便于让船只可以双向同时通过。每一座闸门有两扇,宽二十米,厚两米,固定在铰链上。门的高度为14~25米不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