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6 人脉(二合一) (第1/3页)
不管出于什么理由,大黄总旳国美对易购很感兴趣。
而随着国美采取的竞争动作,它成功勾起了方卓对大黄总这人和国美这家企业的兴趣。
国美是家电连锁的第一,理所当然的很强,不然,也不会如此迅速有力的逼迫供应商们二选一。
但方卓还是想看一看它到底有所强。
所谓,真金不怕火炼。
这次就给国美添一把火。
方卓白天为明天的供应商会议做了最后的安排,到了晚上,他开始着手试着做一些银行方面的推动。
电话首先打给好朋友脏总。
“张总,是我,忙呢啊?”
方卓一个人坐在书房,泡了杯茶。
电话明明接通,对面却没有回应的声音。
方卓耐心的等了十来秒,奇怪的自言自语道:“咦?信号不好吗?再打一遍。”
张红力这才出声道:“方总,什么事?你不要告诉我你把钱都花光了!”
方卓震惊于对方这么想自己。
张红力见方总没回答,也震惊了,严词警告道:“不要跟莪提融资,不要跟我提钱花光了,我告诉你,不管是什么理由,我都绝对不接受,方卓,你不要太过分!”
“脏总,和冰芯没关系,是我私人的一点小事。”方卓叹息道。
张红力情绪平静下来:“哦,说吧。”
“……”方卓也调整难过的情绪,说道,“听说张总和工行的关系不错,帮我个小忙。”
“贷款不行。”张红力强硬拒绝。
他清楚一点,按方总这体量,要是开口找贷款,那绝对不是一个小数。
“……”方卓调整了下麻木的情绪,说道,“不是钱的事。”
张红力催促道:“那你废什么话,赶紧说啊。”
方卓已经完全心平气和了:“是这样的,你们德意志银行不是会和国内银行搞交流学习么?京城这边的工行最近有没有这样的活动?”
张红力答道:“可以有。”
近期没有,但之前因为出身,德银在内地也不吝于和同行分享国际化的经验,这对他来说是比较容易安排的事。
“最近我关注到一个案子,不知道张总知不知道,就是零售业的普尔斯马特,就是去年倒掉的那个。”方卓举了个例子,是去年04年倒闭的“外资会员制超市”普尔斯马特。
说是外资,说是美国品牌,实际上它是一家地道的国内民企,只是从国外拿了个品牌授权。
从96年到04年,普尔斯马特在全国连开41家分店,截止到实控人外逃,它拖欠了供应商20多亿的货款和银行的10多亿贷款。
这其中,普尔斯马特倒闭的一大原因就是需要一直抽调供应商的货款来维持扩张,最终让紧张的资金链无以为继,整个盘子轰然倒塌。
注册新店→找银行贷款→赊销供应商货物→抽调货款和贷款→注册下一家新店。
普尔斯马特基本便是这样的模式。
“我当然知道。”张红力答道,“去年的事,还新鲜着呢。”
“所以说,这零售业鱼龙混杂,有些人为了抢占市场占有率,不惜抽调货款和贷款来维持激进扩张,这种教训不可谓不深刻,这种经验不能不学习啊。”方卓语重心长的说道。
张红力沉默了一会,没有往下问,就说了一句:“你丫真坏。”
很显然,他已经猜到了意图。
普马的这个案例比较典型,在零售业并非孤例,也已经引起了很大反响。
但要说,拿这个去比国美……
张红力觉得方总真是用心险恶。
他认真的把话说在前面:“德银和国内的几家大行都有业务交流,案例分析和风险管控是正常行为,绝不会暗示它们什么的。”
“就正常的交流还不行吗?市场上不存在类似情况吗?风控难道是等风险爆发再去管吗?”方卓问道。
张红力积极的在心里查缺补漏,耐心道:“正常当然行,但单凭这种正常恐怕没法如了你的意。”
人家是行业第一啊,你光靠这个怎么行?
方卓笑道:“我就是自家涉足到零售业,研习行业状况,忽然心有所感而已,规范市场行为,人人有责。”
张红力懂了,方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