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 龙腾九天 第一百八十章 下基层 (第1/3页)
虽然在巴基斯坦工作期间。裴承毅养成了收看电视新闻节目的习惯,但是当上前线总指挥后,裴承毅就再也没有时间安下心来看半个小时的新闻节目了。
回到沃济拉巴德,裴承毅首先调整后工程部队的施工任务。
建立前线空军基地,可以说是重中之重。攻打苏拉特的时候,空军支援乏力的问题就暴露了出来。虽然大部分战术战斗机的作战半径都在1200千米、甚至1500千米以上,但是在最大作战半径的情况下,战术战斗机只能携带少得可怜的弹药,在战场上空的滞留时间也以分钟计算。一般情况下,只在执行远程重点打击任务与战场遮断任务的时候,才考虑让战斗机以最大作战半径出击。如果执行的是战场支援任务,特别是协助地面部队发起进攻的支援任务,战术战斗机的作战半径都要受到严格限制,一般为最大作战半径的三分之二,以便让战斗机携带更多的弹药,或者获得更多的战场巡逻时间。
也就是说,战术战斗机的作战半径最好控制在800千米以内。
根据前期作战情况,因为地面部队对空中支援的依赖性很大,往往需要空中支援力量伴随行动,所以战术战斗机的作战半径最好能够控制在600千米以内。只有这样,战术战斗机才能在携带5吨弹药的情况下。在战场上空停留至少1个小时。
虽然陆军航空兵对基地的依赖程度比战术航空兵小得多,但是作战半径的问题同样存在,甚至更严重。d-26b代表的陆航低空攻击机的作战半径本来就比不上j-17a代表的战术航空兵,而陆航在执行战场支援任务的时候,受作战空域与基本战术的影响,滞空时间比战术战斗机多得多。按照前期作战行动的统计数据,d-26b执行反装甲任务时的平均滞空时间长达48分钟、是战术战斗机的2.5倍,执行辅助进攻支援任务时的平均滞空时间为33分钟、同样是战术战斗机的2.5倍,执行大范围轰炸任务的平均滞空时间为42分钟、是战术战斗机的2倍。也就是说,陆航的低空攻击机必须更加靠前部署。这一劣势基本上抵消了陆航对基地依赖性的优势。
空中支援的重要性不用多说,不管炮兵多么厉害,地面部队离不开空中支援。
当然,空中支援不仅仅是火力支援。
在前期作战行动中,空运支援发挥的作用甚至超过了火力支援。
用裴承毅在战后做的总结来说:如果没有强大的空运力量,共和国陆军不可能用一场超乎想像的“闪电战”击败印度,更不可能在5个月之内占领整个印度;决定地面部队进攻速度的不是装甲部队的推进速度、也不是支援火力的延伸范围,而是空运力量所能承担的最大支援力度;只有在空运力量足够强大的情况下,地面部队才能在不用顾虑后勤保障的情况下发起大纵深战略突击;如果没有强大的空运力量,共和国陆军只能打一场半岛战争式的地面战争,能在1年、甚至2年内结束战争就算是非常了不起的了。
可以说,最后一句话非常直观的反映出了空运力量的重要性。
半岛战争,共和国用了大半年。印度的面积是朝鲜半岛的数十倍,如果按照半岛战争的方法攻打印度,失败的肯定是共和国。正是如此,战争爆发前,几乎没人相信共和国陆军能够在印度取得胜利。同样如此,战争爆发前。共和国才不遗余力的建立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支援航空兵与陆军航空兵;在“轻型化”还没有完全完成的情况下,共和国陆军率先提出了“空中化”的发展战略。
虽然印度战争还没有结束,但是“空中化”已经成为未来陆军的风向标。
用西方军事专家的话来说:印度战争是检验陆军空中化的战争,也正是这长战争,证明了陆军空中化的可行性与强大性,要想打赢未来战争,必须拥有一支空中化的陆军;共和国陆军再次走在了世界前列。
当然,在陆军发展史上,并没严格区分“轻型化”与“空中化”。
按照比较普遍的观点,“轻型化”是“空中化”的第一阶段,以扩大空运力量、建立以垂直起降运输机为代表的陆军航空兵为“空中化”的第二阶段,“空中化”的第三阶段则是按照战略与战术区别空运力量、陆军获得了独立空运能力。
不管怎么说,在考虑空中支援的时候,裴承毅必须考虑空运力量的合理分配与利用。
在战略运输机、战术运输机与垂直起降运输机中,首先应该考虑的就是垂直起降运输机与战术运输机。因为战略运输机的航程都足够大,往往承担运送作战物资的任务,所以受地域的影响并不大,即便部署在共和国本土,也能参加作战行动。战术运输机的问题稍微麻烦一点,虽然战术运输机的适应能力远超过战略运输机,y-14c甚至能在长度不到600米的沙质跑道上起降。但是受航程与作战任务的限制,战术运输机往往得靠前部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