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 龙腾九天 第三十九章 以小时计算的决战 (第1/3页)
伊斯兰堡时间21点47分,裴承毅正式下达了作战行动开始的命令。
虽然战争爆发后,印度军队将迅速做出反应,如果不能在第一时间打垮印度空军,夺取制空权,后面的战斗将变得非常艰难,但是裴承毅没有急于求成,在分配给各作战部队的命令中明确提到,只有在海军击败印度舰队之后,才能发起攻击。
准确的说,这不是裴承毅的意思,是王元庆的意思。
作为军人,裴承毅绝不会给敌人任何机会;可是作为政治家的王元庆,却不得不给共和国留下转圜的余地。
谁都知道,能否夺取印度洋的制海权,关系到对印战争的最终结果。
哪怕项铤辉、林啸雷与裴承毅都坚信海军能够旗开得胜,歼灭印度舰队,成为印度洋的主人,国家元首也不可能听信军人的片面之词。换句话说,如果出现万一,即便只有亿万分之一的可能,海军在战斗中受挫,被印度舰队挡在了印度洋的大门之外,共和国还要把战争进行下去吗?
王元庆不得不考虑这种可.能,也就不得不有所保留。
在海军战败的情况下,哪怕陆军.与空军有绝对的实力打垮印度,共和国也要为战争付出极为高昂的代价。原因很简单,在印度掌握印度洋制海权的情况下,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肯定会不遗余力的为印度提供战略支援,美国工厂生产出来的武器装备、弹药物资,美国农场生产出来的粮食,以及所有与战争有关的物资都会源源不断的到达印度的港口,成为印度军队坚持战斗下去的主要动力。
一场高消耗战争只能给共和.国带来无尽的损失与伤亡。
王元庆不会打这样的仗,也就不会冒这样的险。
由此可见,王元庆的想法很简单。如果海军战败,最.多派兵进入锡金,驱逐驻扎在锡金境内的印度军队,帮助锡金建国。如果海军获胜,则乘胜追击,扩大战争规模,彻底打垮印度。
关键就是海军能否杀入印度洋,歼灭印度舰队。
这一要求,让首轮打击行动变得异常麻烦。
按照常理,战争爆发之后,共和国空军将全面出动,.陆军也将参加战斗,在第一时间夺取制空权,炸毁印度境内的战略目标,瘫痪印度的军事力量。只是海军不可能在一瞬间击败敌人、夺取制海权,也就得给海军几个小时的行动时间。
作战计划制订得再周密,也得留出这几个小时。
当然,战争爆发后,打击行动不可能长久拖下去。
到底给海军多少时间,成了裴承毅制订战争计.划时遇到的第一个麻烦。
最初时,海军要.求提供至少24小时,后来降到了12小时。几番讨价还价后,海军把这一要求降低到了8个小时,最后裴承毅只给了海军6个小时。战争在0点45分爆发,也就是说,海军务必在6点45分之前歼灭印度舰队。
考验共和国海军的不是强大的印度舰队,而是过于短促的决战时间。
作为舰队指挥官,华剑锋非常清楚6个小时能做什么。
在攻击半径大约1500千米的情况下,即便提前派出攻击机群,战争爆发后就对印度舰队实施打击,节约半个攻击波次所需的时间,也只能进行两轮攻击。海军有把握在两轮攻击中歼灭印度舰队吗?
直到战争爆发的时候,华剑锋都没有这个把握。
原因很简单,潜艇只发现了到达苏门答腊岛西部海域的印度西部舰队,暂时没有发现印度东部舰队。虽然侦察卫星在30日下午有所收获,大致断定印度东部舰队在安达曼-尼科巴群岛西部的孟加拉湾活动,但是时间已经过去10多个小时,印度东部舰队在此期间内足以机动数百千米,根本无法对其发起攻击。
华剑锋不是没有准备,不然不会率先发起攻击。
攻击机群出发之后,东海舰队的3支舰载航空兵联队各派出4架携带大型副油箱与侦察吊舱的j-16b型舰载战斗机。虽然j-16b的主要任务是制空(海军舰载型尤其如此),但是在采用模块化航电设备之后,j-16b能够在2个小时内完成任务转变,执行包括侦察在内的各种战术任务。需要做的,只是为战斗机安装新的雷达控制软件,在弹舱内携带用来执行侦察任务的吊舱(如果有必要还可以携带用来自卫的导弹)。如果任务距离较远,可以携带大型外挂副油箱。在最大侦察距离的任务模式下,j-16b的作战半径高达2500千米(前提条件是以亚音速巡航,只有在接近目标时以超音速飞行),算上其配备的火控雷达对海面目标高达450千米的搜索探测距离、以及侦察吊舱内的光电探测设备高达250千米的锁定跟踪距离,j-16b能够发现距离舰队2750千米的目标。
这个距离,足够j-16b飞到安达曼-尼科巴群岛以西海域。
12架j-16b分散行动,其火控雷达能够覆盖整个安达曼海与孟加拉湾。即便受到任务与作战半径的限制,12架j-16b仍然有足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