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三 道义之争 第十五章 新兴时代 (第1/3页)
自纪佑国之后,共和国的数位国家元首中。民众对顾卫民的评价最低。
客观的讲,顾卫民不是没有政治才能,而是没有充分发挥出来。换句话说,顾卫民一直没有能够摆脱王元庆的影响。别的不说,共和国民众在评价国家领导人的功绩时,总会拿顾卫民跟王元庆做对比。虽然这种淳朴的价值观有些道理,但是民众在做对比的时候,忽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那就是顾卫民与王元庆所处的时代背景。不管怎么说,王元庆的成功建立在纪佑国与赵润东打下的基础之上。所谓盛极必衰,当王元庆将共和国推上21世纪前半叶的巅峰时,不管接任的是顾卫民、还是颜靖宇,都不可能取得更大的成就,甚至不大可能保住王元庆的成就。正是如此,在评价顾卫民的时候,几乎所有民众都认为顾卫民是个守成有余、进取不足的国家领袖。实事求是的讲,顾卫民能在王元庆之后做到“守成有余”已经是个了不起的成就了。
因为先入为主的观念,所以很多人忽视了顾卫民取得的功绩。
别的不说,中东战争就足以让顾卫民受到尊重。虽然在很多人看来,中东战争与顾卫民几乎没有关系,因为指挥中东战争的是裴承毅、而在后方配合的是李存勋。就连外交工作也是由阎尚隆负责的,但是作为国家最高领导人与共和**队最高统帅,如果没有顾卫民的支持,不管是裴承毅还是李存勋,都不可能随心所欲的指挥军队作战,也就不可能取得最终的胜利。
从影响上看,中东战争的重要性不在印度战争之下。
虽然共和**队没有取得全部胜利,但是作为第一场远离共和国本土,而且基本上与共和国的国家利益没有关系的战争,能够取得部分胜利,完成战前订下的目标,已经算得上是了不起的成就了。
看得更加长远一些,就能发现,中东战争是共和国与美国争夺全球霸权的第一步。
所谓万事开头难,能够走好第一步,肯定是巨大的成功。
作为过渡型领导人,顾卫民的最大成就不在对外征战上,而是在国内建设上。当初王元庆选顾卫民做接替人,就是因为顾卫民拥有不错的行政能力,在管理国家上肯定比颜靖宇好得多。
问题是,顾卫民绝对不是王元庆那样的“改革家”。
从担任国防部长期间的表现就看得出来,顾卫民是一个擅长处理小问题,却不擅长把握大方向的行政型领导人。要不然,赵润东当初也不会把他放在国务院总理的位置上,王元庆更不会让他去处理政治改革遇到的众多小麻烦。
执政10年,顾卫民最大的成就就是“青山绿水计划”。
虽然这是一件为国为民的好事,还是关系到中华民族未来的大事。更得到了全国人民的支持与拥护,但是归根结底,这是一件需要花很大的经历来解决各种各样的小问题,重在落实的行政事务,而不是开拓性的重大改革。
必须承认,“青山绿水计划”改变了整个共和国。
往好的方面说,该计划可以看成是由纪佑国发起的“产业结构调整”的延续,或者说是演变升级。事实上,这也就是对“青山绿水计划”的最高评价。虽然该计划惠及每一个共和国公民,为中华民族的长远发展打下了基础,但是并没从根本上解决共和国的问题,也没有为中华民族的未来指明方向。
也许有人认为,建设好家园比什么都重要。
如果在30年前的话,这么做没有错。毕竟30年前的共和国还没有受到人口老龄化困扰,也能依靠自身建设获得发展动力。随着共和国进入发达国家行列,人口老龄化问题愈发突出,怎么也不可能走回头路。对共和国来说,出路就是霸占世界产业链的顶端,用全世界的资源支撑起中华民族的未来。实际上,这也正是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策略,通过控制科技、金融与文化制高点。从全球掠夺资源,让仅占全球人口5%的美国人过上极端奢侈的生活,并且通过金融风暴、经济危机等等方式向其他国家转嫁美国社会矛盾,维持美国社会的正常发展。虽然在21世纪初,几乎所有人多认为,就算共和国能够取代美国,也不可能走上美国的老路,因为地球上的资源就这么点,而共和国的人口又是美国的数倍,如果共和国公民都像美国人那样铺张浪费,肯定会耗光全部资源。但是电力**之后,再也没人怀疑共和国将取代美国,而且会成为美国那样的国家。原因很简单,随着技术进步,制约人类文明发展的能源问题得到了解决,哪怕共和国的人口一直维持在10亿左右,也不需要为资源问题担忧。
正是如此,共和国才要在对外扩张上表现得如此积极。
也正是如此,共和国才要在改革上锐意进取。
可以说,对进入21世纪40年代的共和国来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