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二 大战前奏 第一百四十三章 直捣黄龙 (第1/3页)
虽然交战双方的最高指挥官都认为。马拉蒂亚方向上的战斗关系到了北方战线的最终结果,但是双方的参战部队,或者说前线指挥官却有不同的看法。特别是蹇柄彪中将,也就是刚到战场就遭遇不测的第六战斗单位的指挥官。被裴承毅安排到西部战场上之后,蹇柄彪就在寻找机会,只是一直没能找到合适的机会。
确定决战方案的时候,蹇柄彪就提出放弃马拉蒂亚,集中兵力攻打伊斯肯德伦。为了强调自己的观点,蹇柄彪提出了一点让裴承毅都无法决绝的理由,即战争结束之后,不管是在占领区成立独立的库尔德人国家、还是扶持一个高度自治的库尔德人政府,都得为这个新生政权提供出海口,而不是把希望寄托在叙利亚、伊拉克或者伊朗的身上。除此之外,还得考虑如何迫使美土联军承认战败。因为杜奇威将联军司令部设在伊斯肯德伦,所以只要能够占领伊斯肯德伦,至少能让局势失去控制,最终迫使杜奇威做出取舍。
实际上,只需要第一条理由就能让裴承毅心动。
前线指挥官不清楚库尔德人的命运,裴承毅却非常清楚。虽然李存勋还没有跟他提到这个极为关键的问题,顾卫民也没有跟他提起过,但是根据裴承毅的了解。共和国当局很有可能效仿当年美国策动科索沃独立、俄罗斯策动阿布哈兹与南奥赛梯独立时的方式,在占领区内成立一个独立的库尔德人国家,并且将伊朗、伊拉克与叙利亚境内的库尔德人逐步转移到这个新的国家,在土耳其与阿拉伯国家之间构筑一道战略防线,或者说是战略缓冲区,从而彻底消除土耳其对中东地区的影响。如此一来,就算共和**队没能在南方战线上取得重大胜利,也能最大限度的削弱美国在中东地区的影响力,进一步孤立以色列,为接下来解决犹太人与阿拉伯人之间的问题打下基础。
当然,扶持一个新国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比如短期内,这个库尔德人国家肯定不会得到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的承认,甚至无法得到法德意等欧洲国家的认可,其生存与发展将非常艰难。又比如,在安排伊朗、伊拉克与叙利亚境内的库尔德人迁徙的时候,肯定会引起国际社会的反对,甚至有可能遭到阿拉伯国家的反对,毕竟从长远来看,一个由库尔德人单独组成的国家,肯定能对阿拉伯世界构成威胁。更重要的是,如何处置占领区内的其他民族人员,特别是土耳其人?这绝对是一个能够让任何一个政府感到头痛的问题,而且是一个几乎没有办法通过军事手段、或者其他任何政治性力量解决的问题。
正是如此,裴承毅还得考虑国内的情况。
如果住在元首府的还是王元庆,那么前面的问题都不是问题。以王元庆的魄力、手腕与名声,别说法德意等欧洲国家,就连美国当局都得重新衡量在库尔德人问题上跟共和国对抗的严重后果。阿拉伯国家更不会在这个问题上多嘴。至于占领区内的其他民族人员,恐怕在战争结束前就能得到解决。要知道,当年为了兑现承诺,王元庆不但让在前线作战的共和**队亲自出手,还暗中默认了孟加拉**队在西孟加拉邦的行动,最终导致大约1200万印度斯坦人离开了家园,成为战争难民。
问题是,现在住在元首府的不是王元庆,而是顾卫民。
毫无疑问,在对外政策上,顾卫民比王元庆温和得多,甚至可以说是自纪佑国之后共和国最为“温和”的国家元首。从顾卫民对待这场战争的态度就看得出来,别说在对待土耳其人的问题上心狠手辣,就连军事行动都得有所收敛。作为军人,裴承毅一直认为,如果顾卫民能够强硬一点,也许中东地区的局势就不会走到现在这一步,至少美国当局不可能在这个时候拿中东问题做文章。
如此一来,就会出现另外一种可能,即出现一个高度自治的库尔德人政府。
虽然共和国以库尔德人问题出兵土耳其,提出的证据得到了海牙战争法庭的支持。符合基本国际法,但是共和国当局没有任何理由与权利分割一个主权国家,更没有理由仅仅在军事占领区的基础上成立库尔德人国家,因为只有大约一半的库尔德人在土耳其,其余半数库尔德人分部在伊朗、伊拉克、叙利亚、亚美尼亚等国,如果共和国当局打算帮助库尔德人建国,就应该一视同仁。如果考虑到美国的立场,特别是美国与土耳其的关系,共和国当局更不应该拿库尔德人问题冒险。要知道,如果土耳其当局不肯接受战败的事实,就算美国能够通过更换土耳其国家领导人的方法,让土耳其坐上谈判桌,得到的谈判结果也不会维持太长的时间,小亚细亚地区甚至有可能因此而长期陷入战乱动荡的状态。对共和国来说,在进军中东地区的时候,肯定不希望看到了一战乱的土耳其。综合这些因素,别说国家元首是顾卫民,就算是王元庆主政,也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