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8章 共鸣,绝唱【4600字,感谢李熙尧天远视的盟主!】 (第1/3页)
在新的国定氨酸出世后,陈锋自己虽然不需要,但第一时间亲自上阵当了临床志愿者。
比起虽然有集中注意力的功效,但会让人情绪活跃度按比例降低的原版,新型国定氨酸完全没有副作用,只会进一步激发人体灵感。
这一步之差,天壤之别。
2060年,经过持续四十年的高强度科技爆发,各方面基础学科终于完全达标。
在陈锋耗资上万亿组建的火星开发舰队正式开拨时,首批基因唤醒度测试仪几乎同时下线。
比起陈锋经历的第一条时间线中的三十一世纪,在他手把手的扶持之下,除少部分必须时间积累才能完成科学实验并最后突破的领域,如今的人类只用了四十年,便在理论知识上正式追赶上了当初。
可以说,如今的四十年等于一千年。
这是个比较片面的说法。
其实这次人类的科技路线比较畸形,结构非常不自然,部分领域步子迈得极远,部分领域却远远落在后面,像是个跛脚的长跑运动员。
这当然是很危险的处境,稍微踩着颗石头就会摔一跤,并且摔得很惨。
这是陈锋刻意引导的结果。
现在他敢做以前不敢做的事了。
他有百分之百的信心,在自己尚且活着时牢牢掌控着文明的结构,形成一种看似危险,实则稳如狗的稳定格局。
并且,他还会在自己活着时,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萌芽,从无到有的提前建立以千年使命为己任的世界政府。
到那时候,以人类的天生适应性,科技发展领域内的先富带动后富的现象会让偏科得到缓解。
科技将会重新变得平衡,世界政府会接过他手中的权柄,成为人类文明发展的新护航员。
那么他自然也能安心的去了。
此时距离全民广泛使用国定氨酸已经过去两年。
第一次全民大普查显示,几乎所有人的唤醒度都成功跨过了25%这个起跑线,最高的人已经逼近25.5%,最差的也有25.01%。
这让与伊伦联手,继续奋斗在基因改造液研发战线上的杨中华深感欣慰。
全民进化让科技领域的进度再度拉快,这比《千年计划》中预估的速度又提前了近二十年。
2065年,首批工程队抵达火星,开始在火星上修建聚居地。
同时,第二批火星殖民者也已经陆续乘坐可回收飞船开拨,目标是在二十年内在火星上建成首座百万人规模的聚居地,并以此为中枢点,如同菌群繁殖般,以前十年每年建成一到两个百万聚居地,后十年每年平均建成四到八个聚居地的速度,在火星上快速铺开局面。
在这四十年内,地球总人口规模已经以极快的速度膨胀至100亿人,并且人口增长率依然居高不下。
外星殖民计划已然迫在眉睫。
除了推动火星殖民计划外,金星殖民计划也已经完成理论验证,只等部分用于金星改造的特殊设备就位。
水星改造工程舰也已经在设计与理论验证中。
围绕地球运转的远地轨道空间站,如今已经建成四个,平均可容纳人口规模为50万人,主要功能分别包括物资调配、太空舰船制造、大型太阳能光翼与微波输电站的运行维护。
在实现夸克级质能转化技术之前,人类还无法凭空制造元素,只能以开发现有资源为主。
上次人类是在2099年于远地轨道中建立太阳能光翼和运维空间站,达到如今规模的准确时间应该是2133年,这次提前了整整六十八年。
坐镇幕后掌控全局的陈锋已经渐渐习惯了惊喜,甚至有些麻木。
他只是再一次被刷新了认知。
他更深刻的认识到一个问题。
为什么人类的科技水平曾在二十世纪前半页迎来可怕的爆发式增长,爱因斯坦、特斯拉、波尔、普朗克、费米、狄拉克、冯·诺依曼等等响亮的名字照亮了科学的星空,但到了二十一世纪,科学家很难再获得二十世纪初时那般广泛的社会认知。
当初无数大师百家争鸣的辉煌也全成了过去时。
很多二十一世纪的年轻人甚至误以为二十世纪初的科技大爆发已不再能重现。
有人觉得这是由于科学遇到了瓶颈。
但现在看来,瓶颈不仅在于科学,更在人心。
没有剧烈战争的刺激,真正的科学家在政客的手段中渐渐失去了民众认知度,也失去了金钱和社会地位。
这直接导致了很多聪明人不再以求知为人生追求,转而以升官发财为荣。
人才的流失进一步导致了科学创新能力受创,能在学术上登顶人变少了,更进一步导致科学巨子没了诞生的土壤。
没有旗帜,自然更没有年轻人把职业倾向定在科学道路上。
这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