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八十三章:弱化版尸妖 (第1/3页)
“咦?老何你咋突然问这个?当初的尸妖答案只是我的一个猜测而已,事实上自打程樱解释过何为魔法的那一刻起,我就改变了看法,毕竟干尸螝和西方魔法有关,而尸妖则是典型的东方异类,按理说应该没有关联才对。”见何飞冷不丁要求自己解释尸妖,身后,程樱愕然一滞,而作为被问者的陈逍遥则更是直接耸肩摇头表示误会,顺带澄清自己只是猜测,陈逍遥倒是急忙澄清了,然何飞却没有被青年道士的改变看法所影响,反倒锲而不舍继续说道:“没关系,我只是单纯想了解下何为尸妖,如果你知道,那就把尸妖是什么东西解释给我听。”
“咕嘟。”
“额,好吧,既然你想听,那我就说说好了,只不过……尸妖这玩意有点吓人,我说的时候,你和程樱可一定要稳住啊,要是不小心被吓死了,贫道可概不负责。”
果不其然,在何飞的再三追问下,同样在程樱的好奇注视中,向来废话连篇喜爱搞怪的陈逍遥这次竟奇迹般没有逗比,而是如回忆起某件十分可怕的往事般不由咽了口唾沫,随后又来了句警告,直到做过警告,陈逍遥才以严肃语气说了段话,一段虽没把何飞吓死但也差点把他活活吓瘫的可怕叙诉,一大段有关尸妖的阐述解释。
“贫道之前说过,这个世间是极其丰富多姿多彩的,其中既有肉眼可见的世间万物,同样也有无法目睹的幽冥邪祟,邪祟指螝,指所有由精神能量组成的魂魄螝物,且值得注意的是,螝之所以难以看到,关键源自于螝本身就是种由精神组成的虚无能量体,精神能量无形物质,所以人类才看不到螝,也就是说只要是螝,对方便一定具备隐身能力,之所以有些螝能够被看到,那是因为螝物实力太强,强到完全不在乎是否隐身的程度,这就好比厉螝或地缚灵那样,明明具备轻松碾死人类的强大实力,它们还有必要故意隐身小心翼翼吗?”
面对何飞程樱的好奇目光,陈逍遥首先拿常规灵体打了个比方,做了个铺垫,目的是提醒,提醒两人螝不可见,或者说但凡由精神能量演化而成的螝大多是无法目视无法触碰的,暂且不谈内中意义,言罢,待扫了眼面前默然不语的何飞两人后,陈逍遥马不停蹄,顺势谈及主要关键。
“由于螝大多由精神能量转化而来,所以螝就这样演化出一个独立体系,也就是仅有灵体系螝物方能参与的螝物进阶体系,通过杀戮活人,灵体系螝物能够以吸收死者怨气的方式增加自身强度,继而逐渐演变逐步进阶,灵魂、孤魂、厉螝统统依靠此类手段,就连神通广大的地缚灵也基本是依赖此法进阶而来,但是!”
说到这里,陈逍遥表情变了,本就趋于严肃的脸就这样在话音刚落的刹那间更加严肃,严肃到前所未有的地步,旋即话锋一转继续道:“但是,大多并不代表全部,固然螝这种东西基本由精神能量转化而来,可事实上,在如此丰富庞大的世界里,任何例外都有可能发生,而代表例外的恰恰是尸妖,一种并非由单纯精神能量转化而来,而是由灵魂尸体所共同演变的逆天另类!”
…………
“尸妖,严格来讲仍属螝物的一种,但却并非由单纯魂魄演变而来,而是由尸体和魂魄共同演变。”
“世人皆知人死后尸体将腐烂枯槁,所以从古至今很少乃至几乎不存在尸体化螝,尤其是现代,火化更是在根本上杜绝了尸体化螝的可能性,然而很少不代表没有,道家有云,人乃万物之灵,灵性的深厚使得人死后魂魄不灭,少数会滞留世间,具体滞留时间取决魂魄本身,若死者含恨而死或死前存有极大执念,那么死后魂魄便不会进入阴司,反而会在仇恨或执念的促使下转化为螝,残余尸身则会在岁月侵蚀下变为白骨灰烬,不过,世间之事变数太多,有些事不可以常理视之,而代表变数的正是养尸地。”
“养尸地,是指由自然因素所巧合构筑的独特场所,关键来源于环境与风水,假如当一个人恰好死在一处环境极阴之地,那么其尸体便会大幅度延缓腐烂乃至根本不会腐烂,在尸身不腐的前提下,特殊的风水又将灵魂束缚在尸身之中,继而被迫吸收日月精华,时日一久,尸身和灵魂会逐渐异变,最终异变为某种极其罕见的存在,即,尸妖。”
“表面上看尸妖类似僵尸,但僵尸却是单纯的尸体异变,是魂魄离体后残余遗骸的不腐演变,僵尸,无神志,无意识,遇活人阳气而起,行害人残杀之事,常滥杀无辜残害活人,然尸妖却非僵尸,而是种介于僵尸和螝之间的特殊存在,也可以说成一种僵尸与螝的结合体,且孕育基础即是千年,简单来讲可理解为若想诞生尸妖,基础就是千年岁月孕育,诞生难度堪比登天,因尸妖诞生极其困难,故而尸妖比螝和僵尸更加厉害,稀有程度更在地缚灵之上,尸妖,有魂魄,有尸身,保留魂体的同时拥有意识,乃世间邪祟集大成者,尸妖神通广大,法力无边,有屠城灭世之能,一旦出世,天空必生赤红异像,人间定刮血雨腥风,话虽如此,但千年来尸妖却只闻其名未见其身,之所以只闻其名未见其身,原因在于尸妖有自我意识,懂趋吉避祸之理,古代道门昌盛,玄法高深,华夏大地自有玄门庇护,若尸妖出世祸害人间,玄门定会不惜代价将其消灭,靠着玄门震慑,故而数千年来尸妖一直藏身隐匿,只不过……”
“时间飞逝,岁月如梭,踏入近代以来,华夏道门极速衰落,乃道门数千年来前所未有之大变局,民国初年,道门势微,传承青黄不接,仅南北两派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