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分类 全本 排行 记录
第二十一章、打鸟先折翼
最新网址:m.shengxuxu.net

第二十一章、打鸟先折翼 (第1/3页)

先前,魏王李缜推举李秋来杭州府之前,便曾反复交代,到了杭州之后,他首要之务便是征缴盐税,只因目下的大乾国库,实在太需要银子了!

也就是说,魏王殿下其实根本就不关心杭州府到底有多少贪官与污吏,他在乎的只有两个字——银子!只要盐税能收得上来,就算杭州府遍地贪官,也不足道!

征缴盐税,为朝廷充实国库,就成了李秋此来的唯一目的。

而杭州分水堂,恰正是横亘在盐税面前的一座大山,此山不除,盐税将颗粒难收。

其原因很简单,分水堂的存在,就如同一只巨大的怪兽,将杭州府的所有盐税尽数吞噬。

依照大乾律令,普天下之盐,从开采制作到运送贩卖,皆由官府专营,严禁民间私相买卖。

只不过,律令虽如此,但执行起来就异常困难。那些官府中人,往往只懂得按时点卯上值与掐着点登班下值;懂得每日开会研讨;懂得到处视察民生;而对于这经营之道却近乎是一窍不通。于是乎,经过多年的发展与变通,各地官府又频出妙招,除了将食盐的开采与制作还是归拢于各地的盐厂与盐务司之外,所有食盐的储存、运送、贩卖与经营,依然是委托给了民间的商户。

这一项变通,经过朝廷的默许之后,就成了一种规则。

依照这一项规则,并非所有的民间商户都能经营食盐买卖。要想经营食盐生意,首先得向官府申领“盐牒”,有了“盐牒”之后,商户才有了贩卖食盐的资格。而仅仅有“盐牒”还不够,每一笔食盐买卖,都需由当地官府开具“官盐通引文书”,简称“盐引”。有了这张“盐引”,才能代表商户手中的食盐乃是正宗的大乾官盐,可以在各道、府、县畅通无阻。

这薄薄的一纸“盐引”,作用如此巨大,代价自然也是不低。商户要想从官府中获取“盐引”,须得贡献每一笔买卖的近五成利。是以,但凡是规规矩矩经营官盐的商户,纵然是劳心劳力,到最后所得却也不多,其获利之大头,往往都贡献给了官府。

外加那张“盐牒”,分量也是不轻。只因各地官府,对于“盐牒”之发放都有名额限制,商户为了逐利,往往不惜高价竞买,是以在一些富庶州府,一份“盐牒”甚而已竞价到了万两白银之上。

如此一来,官府不用涉足经营,仅通过发放“盐牒”,便获取了大量白银,又通过开具“盐引”,向商户抽成一半,更是能抽拔到每一笔官盐买卖的巨额盈利。是以,盐税便成了各地官府的一项重要税收来源,尤其是东南沿海一带,百姓富庶,海盐晒制便利,盐税更是丰厚无比。

而杭州府恰处于东南沿海之地,它既是大乾最为富庶的四府之一,又因山海之便,本地就开建有盐厂,所晒制的海盐乃是闻名天下的精白盐。按理来说,杭州府的盐税数目应当是整个大乾之翘楚才对,然而多年来,这里的盐税也只是比其它州府略多一些而已,收成好的年份有七、八十万两,若是寻常年份,就只有六十余万两白银。

饶是如此,若吴文龙能将这六十万两盐税尽数上交于国库,则无论魏王还是朝中言官,便已无话可说,可他为官近一年,却只实收了区区五万两银子,这如何能说得过去!

李秋在这三日中,已命人多方打探,发觉整个杭州府的食盐生意,都已被杭州分水堂所垄断。

分水堂垄断的非但是所有食盐的运送与买卖,甚而连盐厂的管辖也由他一手掌控,如此一来,自杭州府进出的食盐,已分不清“官盐”还是“私盐”,反正都成了分水堂的盐……

也就是说,所有从杭州府进出的盐,其买卖之获利已尽数进了分水堂之腰包。之前杭州知府洪文堂上交国库之所谓盐税,无非是分水堂与洪文堂商量好的一个数目而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shengxux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