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0【饥荒】 (第1/3页)
国民政府面临的不仅仅是经济崩溃的问题,还有今年的大灾。
1942年河南大饥荒来了。
说河南大饥荒可能并不准确,应该叫中原大饥荒,包括河南、河北、山东、山西全都处于受灾范围。西北的甘肃等省,由于自身产粮不足,长期需要外购河南粮食,也连带着发生了灾荒。
饥荒的原因主要是久旱无雨,其中河南省最为严重。有十多个县从春耕到秋收,八个多月滴雨未降,接着又是铺天盖地的蝗灾。
老蒋也为河南饥荒的产生做出了巨大贡献,花园口决堤严重破坏了河南农业区,许多水利设施因此遭到毁灭,以至于农民更加无力应付旱灾。再加上中央对河南粮食的征收和征购,掏干了人们的口粮,导致情况雪上加霜。
沦陷区的灾情同样严重,日军为防止影响稳定,在各处要道实行军事封锁,导致国统区的灾民无法向沦陷区流动。同时,日军还将沦陷区的灾民往国统区和根据地驱赶,被驱赶进入国共控制区域的灾民超过300万。
10月中旬。
河南籍国民参政员郭仲隗来到周公馆,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周先生,你是总裁跟前的红人,这次请务必把河南灾情禀报上去!我实在是没办法了,那些中央大员根本就不理我!”
“郭先生,就算你不来,我也要去云岫楼走一趟。”周赫煊心头憋火道。
《大公报》现在的总经理是胡政之,而王云笙则正式成为总编辑。
早在八月份,王云笙就撰写了一篇标题为《看重庆,念中原》的社论,由于指责政府救灾不力,导致《大公报》被勒令停刊三天。
说是三天,但足足停了半个月之久,周赫煊亲自出面才得以复刊。而就在昨天,《大公报》再次被迫停刊了,依旧是因为报道了河南的灾情。
被停刊的理由如下:捏造事实,制造恐慌,扰乱秩序,不利团结。
历史上,《大公报》因为报道河南灾荒,整整被停刊了四个月。
周赫煊带着郭仲隗坐船前往云岫楼,他是被老蒋特许不用通报就能入内的。这并非独有的待遇,抗战期间大概有二三十人皆如此,光是教育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