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八章 芳园应赐大观名(下) (第1/3页)
大观园正殿外的厢房中,贾家的男子齐聚,近十张八仙桌摆开。贾府的管家、长随来回送着酒菜。
贾元春的诗句传进来,自是引得贾府众人一阵叫好声。贵妃作的诗,谁会说不好?
鉴赏点评贵妃的诗,没有人会在公开场合去做。贾政便问小太监和鸳鸯里面的情况。
小太监是个机灵人,笑道:“贵妃兴致正高,命府中的姑娘们作诗。一人一首。独独要贵府的宝二爷做四首。贵妃说:如此方不负我自幼教授之苦心。”
贾政听的捻须而笑。这一定是当刚才在贾母正房和元妃说话时,说明宝玉题匾额的事,引得元妃欢心。
儒家的礼法,讲究的是父子不同席。隔壁桌上,贾琏、贾蔷就看着贾环。贾府里多半都是些“大老粗”。和士林没什么接触。只听过贾环的名声,具体怎么回事都不清楚。真要论诗词,这里环兄弟才是大拿。
贾琏感受最深的是,他去教坊司里找乐子,不管哪家当红的姑娘,只要提到贾环的名字,绝对没有谁会说不知道的。都是一脸的仰慕、敬仰。
贾蔷现在偶尔跟着族学的骆先生混一混京城宛平县的文化圈。他有志于博取个秀才功名。当然不是靠自己考,而是靠环叔帮忙运作。环叔诗词名家的地位,他自是清楚的很。去年江南一行时,街头巷尾唱贾词,盛况空前。
贾环到没什么想法,安然而坐,喝着清冽的米酒。他今晚可没打算出风头。抄诗也要看场合的。他刚才给陈太监说,他想要献诗给贾元春博取赏识,只是个说法而已,他另有打算。
鸳鸯和小太监重新进去。小太监小黎子临走时还看了贾环一眼。他收到消息说贾府的三爷要献诗,他这会出来,怎么对方毫无反应呢?
热闹的酒宴继续。一杯酒后,鸳鸯手录的诗稿传到贾环这桌上。
贾环拿着手稿装模作样的品味。其实只是在做样子。贵妃的诗,你不看不行,看快了也不行。要认认真真走形式。他脑子里在想别的事。
天上人间诸景备,芳园应锡大观名。
这倒不是贾元春在吹嘘大观园的景致,确实当得起。小小的几里方圆内,汇聚园林、河流、荷塘、道观、农家、幽竹,清幽,富贵,种种气象、景点。
金门玉户神仙府,桂殿兰宫妃子家。
锡,就是“赏赐”的意思。要是按照贾环的用字习惯,会直接用“赐”字。
贾元春自叙:“我素乏捷才,且不长于吟咏,妹辈素所深知…”贾环从这句话思维发散,倒是想起件趣闻来:四春都擅长些什么?这要看她们各自的丫鬟名。
比如元春,她的大丫鬟名叫抱琴。她大约是擅长弹琴的。迎春的首席大丫鬟叫司棋。迎春在贾府中确实喜欢下围棋。安安静静的女子。探春的大丫鬟是:侍书。探春日后在大观园秋爽斋中的布局,确实显示出她爱好书法,碑帖。惜春的大丫鬟叫入画。惜春喜欢画画,人皆尽知。画得也还不错。
贾环装过样子后,便将诗稿递给贾琏。
…
…
大观园正殿外觥筹交错,酣畅宴饮之时,正殿之中,亦是一阵欢声笑语。
外厢宴席用的是八仙桌,而正殿内,则是用的分餐制。一人一席,分列两侧。元春居高而坐,四个小太监侍奉着。贾母、王夫人、邢夫人、薛姨妈在下相陪。
再往下则是钗、黛、玉、迎、探、惜几人的席位。尤氏、李纨、凤姐、秦可卿则是亲自捧羹把盏。秦可卿本来是想照例请假不来,被尤氏劝说:钗、黛都非贾府血脉,不是一样的露面,她即便不是贾家的媳妇,参加又如何?
唯有宝玉愁眉苦脸的在咬笔头。贾元春最爱潇湘馆、怡红院、蘅芜苑、浣葛山庄(稻香村)四处,命他作诗题咏。奈何,一气写四首诗,实在太考验诗才。
所以曹子建七步成诗,人称才高八斗,李太白斗酒诗百篇,谓之诗仙。这都不是普通人能干的活。
贾府有体面的丫鬟们亦得以在正殿中侍候。宝玉,姑娘们作诗之时,元春和贾母、王夫人等人的谈笑也在继续,时而有新鲜的热菜、家常菜、风味菜送进来。
站在黛玉身边的紫鹃就看得宝玉额头上冒汗,偷偷的一笑,对黛玉道:“姑娘要不要帮宝二爷做一首?看他费神的…”她对黛玉的心思只是明白的。她家的姑娘想要在今晚写诗时大展奇才,将众人压倒。但是,贵妃却只给了一人写一首诗的机会。
黛玉这时已经搁下笔,看了不远处的宝玉一眼,细声道:“你乱出什么馊主意呢?”
这几日和宝玉的关系略有改善,但她才不想惹麻烦上身。拒绝做一个荷包就闹出偌大的风波,帮着写一首诗,她是出风头了,天知道又闹出什么事来?
无故寻仇觅恨,有时似傻如狂。说的就宝玉。
贾宝玉沉思时,纨、钗、黛、迎、探、惜几人的诗都呈上给贾元春品评。贾元春看了一遍,笑道:“终是薛林二妹之作与众不同,非愚姊妹可同列者。”
再看看坐下与贾府姐妹说笑的薛宝钗,林黛玉,越发显得如花似玉,与众不同。
贾元春心里好笑。她的那位庶弟倒是好眼光,早早的就让她做媒,和宝钗定下婚事。不然,以宝钗这端庄、稳重的性子,和宝玉倒是极配的。她在宫中也放心。
至于黛玉,似有娇怯之症,并不在她考虑的之中。
宝玉愁思之时,宝钗、黛玉等人都是走过去看了看。回到座位边,探春微笑着轻声道:“二哥哥只怕是才思枯竭。宝姐姐要不要帮他看看?”长姐器重宝玉,她当然是看得出来的。若是宝玉写不出来,未免扫兴。但是,诗词之道,她是比不过宝姐姐和林姐姐的。
相比较而言,自是宝姐姐更好说话一些。
宝钗穿着浅黄色的外衫,端庄秀雅,肤白貌美,明丽无端,与黛玉相比,是另外一种风情,轻笑着摇头。
有些大局可以顾,有些大局不能顾。她当然是分的清楚的。她很清楚那个在寒风中帮她戴好帽子的少年与他嫡兄之间的“矛盾”。她的立场自是很清晰的。
宝钗和探春的关系处的很好,又知道探春为人精明,也没拿场面话糊弄她,指点道:“三妹妹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