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民国女文青的悠闲生活 中 (第1/3页)
正如狄更斯所说,这既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
望着窗外那些灯红酒绿的华贵洋楼,西装革履的假洋鬼子,兜售香烟和梨膏糖的落魄小贩,走街串巷的黄包车夫、剃头挑子、擦鞋小童……深深呼吸着这充满历史气息的空气,金奇娜不由得感到一阵茫然。
看着眼前这灯红酒绿的上海滩十里洋场,有谁能想到日寇铁蹄下的东北三省黑土地呢?
即使在两年前的“一二八事变”,曾经给这座城市难得地带来了几个月的烽火硝烟,但随着时过境迁,局势再次稳定,作为民国乱世避风港的大上海,似乎又恢复了它往日的畸形繁华。
唉,不管怎么样,比起那些流落在日寇侵占的东北三省,至今生死不知的娘家亲戚,她能够在上海公共租界有一座寓所安身立命,有一个乖巧的小女儿朝夕相伴,也已经算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了。
——虽然只要等到几年后的全面抗战一爆发,上海这边也就别想再粉饰太平了。
金奇娜,或者说爱新觉罗.奇娜,喝下一口热茶,伸手抹了抹嘴边的糕饼屑,自嘲地笑了笑。
时间如流水一般,悄然流过不着痕迹。不知不觉之间,她已经来到这个时代一年多了呢。
——很显然,她不是这个民国时代的人,而是来自百年之后二十一世纪新中国的一缕芳魂。
爱新觉罗.奇娜,这是她这一世附体之人的名字。
从名字上看就可以知道。她这一世是昔日的皇族后裔,事实上也确实是出身于前清郡王之家,出生的时候也算是个格格。只可惜生不逢时——宣统二年(1910年)出生,第二年就爆发了辛亥革命,绵延三个世纪的满清王朝轰然崩塌,奇娜这个郡王家的多罗格格,顿时也是落毛凤凰不如鸡……虽然之后在北京掌权的袁世凯及其北洋一系,对满清遗老们还算宽待,至少生命安全还有保障。但铁杆庄稼却是再也没有了。
再加上奇娜她爹在清廷里的地位并不高,人脉也有限,所以等到满清灭亡之后。他就觉得自己待在京城里一方面是没啥进项、坐吃山空,还物价极高,另一方面,民国初年的北京城也不怎么安稳。他们这些“前朝余孽”更是一直过得提心吊胆。生怕哪一天城头变幻大王旗之后,就被挨个儿开刀宰了……
于是,这郡王一家就搬回了辽宁省的抚顺老家,这块满族人的“龙兴之地”——清太祖努尔哈赤建立王朝的第一个都城,赫图阿拉(又称兴京),就在抚顺境内——并且在当地经营起了一些田产和势力。
爱新觉罗.奇娜这位前清多罗格格,就在这片满族人的祖居之地,度过了还算安静的童年。自小品格端方。娴雅淑惠,在乡邻之中赞誉极佳。然后。按照这个时代的早婚习俗,以及家族联姻的需要,她在十七岁的时候嫁给了沈阳陆家的独子陆尔轩——这个陆家在民国时代的沈阳地界上,也算是一方望族,族中有不少人在张作霖大帅麾下担任文武官职,姻亲世交更是盘根错节,覆盖军政学各界。奇娜的丈夫陆尔轩,也是家境富裕,人品俊雅,颇有才名,被很多人认为是一位前程远大的青年才俊。
然而,在婚后不久,陆尔轩便出国游学,只留下怀孕的奇娜在家侍奉公婆。之后,奇娜产下一女,取名杏贞,此后一直在沈阳陆宅独守空闺,乖顺的养育幼女,不时还被公婆挑刺——丈夫总不在家,自然生不出儿子来——直到日本关东军入侵,“九一八”事变爆发,才不得不颠沛流离地弃家而逃。
烽火战乱之中,东北三省迅速沦陷,眼看着沈阳已经化为战场,奇娜只好跟着公公婆婆,带着膝下幼女,跟随张学良少帅的东北军一起撤进关内。但是,一家人的性命虽然得以保全,公公的官职却是没了。
于是,她公公又带着一家子从北平南迁到上海,想要通过陆家早年在南方的人脉,于中央政府谋个差事——只可惜人算不如天算,全家刚刚在上海落户,公公婆婆就一病不起,很快去世。
结果,奇娜只得孤身一人待在异域他乡,跟东北故乡的娘家完全断了联系,还得为陆家公婆办丧事送终……一时间当真是心力交瘁,惶恐无助到了极点。
幸好,就在此时,丈夫陆尔轩终于从海外归来,并且在回国后不久,就被北平某大学聘用为副教授。然而,就在她打算带着女儿杏贞去北平和丈夫团聚之际,陆尔轩居然写了一封信过来,要求离婚!!!
原来,陆尔轩在美国留学的时候,认识了一个仿佛猫儿般可爱的金发白俄姑娘娜塔莎,一时间惊为天人,自认为遇到了他的真爱,立即百般追求,并且最终修成正果……
可惜这白俄姑娘是基督徒,家里在美国也有点社会地位,根本不能接受当小妾的地位——于是,风流才子陆尔轩刚一回国,还没顾得上拜祭父母的灵位,就迫不及待地写了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